|
表1: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制度化安排 |
衡量兩岸關係正常化的標準是什麼呢?應當堅持“四個有利於”,即胡錦濤總書記所強調的:只要是對台灣同胞有利的事情,只要是對促進兩岸交流有利的事情,只要是對維護台海地區和平有利的事情,只要是對祖國和平統一有利的事情,我們都會盡最大努力去做,並且一定努力做好。以此來看,當前兩岸關係中不正常的情形還有許多,比如在台灣,“外籍配偶入籍4年後可以申請身分證,但大陸籍配偶卻需要6年;外籍媒體可以在台設立辦公室,但大陸媒體卻不行;外籍企業及金融機構可以在台有較好的投資條件,但大陸企業及金融機構來台投資與資金匯入卻限制重重”②。
兩岸關係正常化的內容應包括共識的建立、交流的互惠、規範的對接、機構的互設、敵意的消除、政治的融合等;也可以概括為一個中國框架、兩岸制度化協商機制、兩岸經濟合作機制、兩岸文教合作機制、兩岸社會互動機制、兩岸涉外事務溝通機制、兩岸危機處理機制、兩岸軍事安全互信機制、兩岸和平協定機制等。這些內容正在兩岸領導人的共同願景及政策論述中日趨成型(如表1),雖有“意見”上的“小別”卻不無“趨勢”上的“大同”。2005年4月,胡錦濤總書記與連戰主席會談並發表“兩岸和平發展共同願景”,這是推進兩岸關係和平發展進程的歷史性、關鍵性、開創性的重大突破,為兩岸和平發展及其制度建設指明方向、描繪藍圖。胡錦濤總書記2008年12月31日在紀念《告台灣同胞書》發表30周年座談會上發表重要講話,明確提出了“維護一個中國框架”;“建立具有兩岸特色的經濟合作機制”;“協商兩岸文化教育交流協議”;“加強人員往來,擴大各界交流”;“在涉外事務上通過兩岸務實協商作出合情合理安排”;“探討建立軍事安全互信機制問題,協商正式結束兩岸敵對狀態,達成和平協定,構建兩岸關係和平發展框架”等戰略性、建設性意見,這些意見對於推動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制度建設具有重大現實意義和深遠歷史意義。馬英九在2011年5月12日與美國智庫“戰略暨國際研究中心(CSIS)”視頻會議上極力宣導“維護台灣安全的三道防線”,即兩岸和解的制度化(或稱“不武”制度化)、增加台灣在國際發展上的貢獻、結合“國防”與“外交”。“兩岸和解的制度化”作為馬的重要政策訴求,比較完整地體現於其2012年“大選”競選政見即《“黃金十年”願景》之中。
(表1)
民族化
民族化是就形式而言,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制度建設只有植根於中華民族的文化傳統及心理結構並且嵌入於中華民族的當代社會結構與生活方式之中,才能避免陷入“不中不西、不是東西”的尷尬境地,也才能降低制度運行成本、提高制度執行績效、拓展制度模式的極限與張力。中華民族的古老辯證智慧,如名實、陰陽、奇正、道器、體用、古今、理勢、兩一、變化、和合等範疇,為兩岸關係的趨利避害、逢凶化吉提供了源源不斷的智力支持。中華民族的現代化群體結構與生活方式,如“大雜居小聚居”、“一日生活圈”、“兩岸族”等,為兩岸公共生活以及集體記憶的重新建構提供了取用不竭的交往資源。
1840年以來的近現代歷史,既是中華民族備受欺淩、左支右絀、幾陷絕境的屈辱史,又是中華民族同舟共濟、自強不息、改革開放的奮鬥史,更是中國特色、中國風格、中國氣派、中國模式屹立於世界民族之林的復興史。正是基於民族自尊心、自信心、自強心以及同情心、同理心、同胞心,鄧小平創造性地將“和平共處五項原則”適用於港澳問題及兩岸關係,“根據中國自己的實踐,我們提出‘一個國家,兩種制度’的辦法來解決中國的統一問題,這也是一種和平共處”③。“和平共處的原則不僅在處理國際關係問題上,而且在一個國家處理自己內政問題上,也是一個好辦法”④。也正是以“一國”界定兩岸關係的本質特徵並且以“兩制”處理兩岸生活方式、核心價值與社會制度的巨大差異,才為兩岸關係的和平發展乃至和平統一奠定了堅實基礎。
台灣問題的根本解決,關鍵在於排除外力干擾、共同振興中華。正如胡錦濤總書記在2011年10月9日《紀念辛亥革命10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中所說:“兩岸同胞是血脈相連的命運共同體,大陸和台灣是兩岸同胞的共同家園。當今時代,兩岸中國人面臨著共同繁榮發展、共謀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機遇,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已成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重要組成部分。攜手推動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同心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應該成為兩岸同胞共同努力的目標。”即使是在台灣問題上橫插一杠的美國方面,也不得不在1972年2月28日《上海公報》中聲明:“美國認識到,在台灣海峽兩邊的所有中國人都認為只有一個中國,台灣是中國的一部分。美國政府對這一立場不提出異議。它重申它對由中國人自己和平解決台灣問題的關心。”( The side declared: The United States acknowledges that all Chinese on either side of the Taiwan Strait maintain there is but one China and that Taiwan is a part of China. The United States Government does not challenge that position. It reaffirms its interest in a peaceful settlement of the Taiwan question by the Chinese themselve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