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美媒:奧朗德將採取戴高樂式戰略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2-05-18 14:22:08  


 
  反對損失主權

  歐洲選項的概念並不單純源自戴高樂的戰略分析。在歐洲各國(尤其是法國)看來,通過安全聯盟(比如北約)和某種形式的經濟同盟來締結深層關係是結束1871年開始的暴力競爭循環的可取手段。

  戴高樂支持經濟一體化和形成獨立的歐洲防務能力,但他反對所有導致法國損失主權的理念。主權國家簽署的條約可以制定、修改乃至在必要時作廢。邦聯或聯邦則意味著將主權拱手讓人,喪失國家層面上的決策權。

  戴高樂反對北約架構,因為該架構在事實上限制了法國的主權。北約軍事委員會其實指揮著所有成員國的部隊,在戰時,北約駐歐洲最高司令官(始終是美國人)將自動承擔指揮權。戴高樂不能接受法國軍隊自動與某個戰爭計劃掛鈎,或者自動接受外國人指揮。需要的時候,必須由法國做出決定,而不能由其他國家代勞。

  從這個意義上講,戴高樂的想法不同於歐洲一體化支持者的極端構想。後者認為最終要形成一個美國式的歐洲。他認為英國人無論簽訂何種條約,都始終追求自己的利益。如同英國人一樣,他願意建立主權歐洲國家的同盟,但反對形成把法國作為一省的邦聯。

  發揮主導作用

  戴高樂深知日後將形成的歐盟的弱點,那就是國家利益總是受制於人。無論各國在這個廣泛體系中的位置多麼確定,只要各國領導人要對本國民眾負責,一體化在危機期間就無法發揮作用,而且會將原有危機變成主權危機,從而使之惡化。

  不過,戴高樂還希望法國在歐洲事務中發揮主導作用。他知道,只有與德國結盟才能做到這一點。他深信,考慮到二戰造成的心理影響,法國可能會在這一關係中占據優勢地位。

  戴高樂認為法國必須謀求自身利益。他的繼任者接受了這一主張。如同戴高樂所說的那樣,法國單槍匹馬無法與世界超級大國較量。法國需要與其他歐洲國家(尤其是德國)結盟。這必須是經濟和軍事意義上的同盟。但是,隨著蘇聯解體,近在眼前的軍事威脅不複存在。作為冷戰結束後的法國總統,希拉克和薩科齊認為,僅憑經濟關係就能實現戴高樂的構想。

  奧朗德在這種背景下訪問德國。儘管薩科齊被視作德國的忠誠盟友,但奧朗德未必會支持德國為化解歐洲危機而制定的方案。在冷戰後的法德關係中,這有點令人困惑,但這恰恰是戴高樂所能接受的。法國的經濟需求與德國不同。缺乏協調的協調方案是危險且無法執行的。有時候需要堅決說“不”。具有諷刺意味的是,奧朗德是社會黨人,在意識形態方面是戴高樂主義的敵人。不過,正如我們所說的,大多數總統並不制定戰略,而只是調整現有的國家戰略。看起來,奧朗德現在將非常緩慢地著手採取戴高樂式的行動。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