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許有專家會反駁道,為什麼中國以往採取“韜光養晦”的外交戰略不僅沒有使中國掉入所謂的戰略陷阱,反而為中國贏得了難得的“戰略機遇期”?
文章解釋稱,這其中很重要的一點即是忽略了美國因素。事實上,在奧巴馬宣佈“重返亞洲”以前,美國也是將中國視為最有能力挑戰美國領導地位的國家,只是由於當時的美國忙於反恐,暫時抽不出充足的戰略資源應對中國的崛起,而且美國當時低估了中國的發展速度,中國才有了贏得“戰略機遇期”的機會,這跟中國採取“韜光養晦”的外交戰略並沒有多少聯繫。
P•K•高希認為戰略陷阱是美國鋪設的,意圖將中國拽入其中,這一點頗有些類似中國國內的“美國陰謀論”。其實不管是美國的“陰謀”也好,“陽謀”也好,這一說法本身就是個偽命題。
在當前的亞洲戰略格局中,中美事實上分別位於兩個領域的頂端,中國在經濟領域占有優勢,美國在安全領域占有優勢。由於中國已經與韓國、日本建立了緊密的經濟聯繫,並正在積極商討建立自貿區,中國與韓日的經濟聯繫將更加緊密。而中國與東盟已經建立了自貿區,雙方的經濟往來更是密切。在當前全球經濟增速放緩的背景下,加強與中國的經濟合作將是這些鄰國的必然選擇。未來,中國在經濟領域的優勢地位也將逐步擴大。
然而,在經濟優勢地位擴大的同時,中國卻未能及時的向其亞洲鄰國提供安全防務資源。這些鄰國出於對中國的崛起產生的不安全感,希望借助域外力量來減輕自身面臨的安全壓力。而美國出於保持亞太地區領導地位、防範中國的戰略考慮,積極向中國的亞洲鄰國提供安全庇護。從而形成了目前亞洲地區的二元戰略格局。因此,並不存在美國設定的什麼戰略陷阱,而是當前亞洲戰略格局產生的必然結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