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台北5月20日電/中國時報特稿說,“中華民國”第十二任“總統”的任期,在昨天畫下句點。這個句點,是幾近探底的民調支持度,是圍在博愛特區四周的層層拒馬,是自台北街頭湧向“總統府”的紫色怒潮,是馬英九的一句“對人民感到虧欠”。承接這樣難堪的句點,馬英九將在今天開啟新一任期的篇章。馬英九勝選時豪語追求的“歷史定位”,還遠得看不清輪廓,近在眼前的民怨已為未來四年投下陰影。
離宣誓就職典禮不到廿小時,昨天下午的記者會卻看不到一絲新任期即將展開的喜氣。不但馬英九失去了勝選時的意氣風發,獲得新任命的正副“閣揆”更像吃了敗仗的老弱殘兵,連即將卸任的蕭萬長也得把公職生涯的最後幾個小時用來陪馬英九挨罵。如此窘境,在台灣政治史上還是初見。
若馬英九的記者會能減輕甚至弭平人民的不滿,那麼一切的難堪都可以忍受。問題是馬英九在記者會中主動自承的“四大不滿”,堆疊的統計數字無法讓人民感受“總統”的歉意;而毫無轉圜的爭議政策,和老面孔充斥的陳舊“內閣”人事,更讓民眾懷疑馬英九回應民怨的誠意。
馬英九一直沒有搞懂,冒雨走上街頭的民眾並非全然是在野黨動員操作,這些民眾反對的不是漲價,而是政府不思反躬自省,卻先向庶民開刀;民眾不是反對向資本利得者徵稅,而是政府的一意孤行卻又進退失據;民眾未必反對以開放美牛換取台美談判,而是政府的拒絕溝通,卻又責怪民粹誤國。
這些質疑,無論是不是民眾不懂政府的苦心,或是在野黨的刻意操作,馬英九若不能化解這股民怨,未來四年難以順利前行。
街頭上,夏季大雨散發的蒸騰熱氣,還比不上民間延燒的怒火。在馬英九展開新任期的第一頁,人民不會期許他將前一任的不愉快拋在腦後,而是希望他牢牢記得昨天被迫召開記者會的難堪場景,因為那不是政敵的攻擊,而是人民的真正情緒,必須靠他以實際的政績,來彌補他對人民的虧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