瘋狂軍購也為相互防備
東南亞出現的軍備競賽苗頭,“中國絕非唯一的驅動因素”
“東南亞國家大肆軍購,有維護國內穩定的需要、東南亞國家間相互防備的需要,也有議會政治格局下政府籠絡軍方的需要,但‘南海議題’、‘中國威脅’的確是其中一個重要的因素。”喻常森說。
雖然中國一再強調和平發展的戰略,堅持睦鄰友好、做負責任的大國,在南海爭端方面,積極簽署並落實《南海各方行為宣言》,構建和平的國際環境,但是“中國威脅論”在東南亞一直很有市場。很多資料表明菲律賓等國已經把中國列為假想敵。
根據越共制定的《至2020年越南海洋戰略》,越南選擇了兩個戰略對象。基本作戰目標是將美國作為其全球範圍的潛在敵人,堅決抵制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和平演變”手段,以保衛領土主權完整和社會主義制度為基本戰略目標。長期戰略對象是以“對越南構成威脅的周邊國家”為地區主要作戰對象,將應付海上突發事件和局部戰爭作為作戰重點,重點加強中部地區和越占島嶼的兵力部署。
這裡需要指出的是,東南亞出現的軍備競賽苗頭,“中國絕非唯一的驅動因素”。除了所謂的“中國威脅”,東南亞國家之間的“安全困境”問題也比較明顯。
在南海問題上,越、菲、馬、印尼、文萊五國之間也存在著爭議。2010年8月13日,印尼與馬來西亞兩國因領海問題起爭端,印尼扣留了7名馬方漁民,馬方逮捕了印尼3名海洋事務和漁業部工作人員。
除了南海,東南亞地區內部矛盾交織、互不信任、安全感也並不高。新加坡與馬來西亞、泰國與柬埔寨、越南與印尼、印尼和馬來西亞之間,都存在著不同程度的積怨。喻常森表示,作為東南亞地區軍費開支最高的新加坡,它的主要“假想敵”就是其周邊的兩個大國——印尼和馬來西亞,在歷史上這兩個國家也曾“欺負”過新加坡。
馬來西亞和菲律賓之間存在“沙巴”主權歸屬的爭議,雖經多年談判,但是矛盾依舊難以化解;新加坡與馬來西亞在“白礁島”主權上的糾紛一直鬧到海牙國際法庭,但依舊沒能解決;泰國與柬埔寨因“吳哥窟風波”幾近發生戰爭……
雖然東南亞國家成立了東盟,並致力於新型安全組織的建設,但是這些國家間內部的領土爭端、歷史積怨限制了東盟作用的發揮。為了維護各自國家的利益,東南亞國家購買武器也呈爭搶攀比之勢,擔心稍有落後,便受到威脅。
在各方互不信任,相互防範的環境下,只要任一國家有什麼風吹草動,其他國家必然作出跟風舉動,東南亞各國的軍購很大程度上也正是不安情緒下的跟風之舉。
但是,這些真正的需求不能成為或者說服本國民眾大量購買武器的充分理由,在這時,“買武器,防中國”就成了軍購的最佳借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