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中國大學生“就業難” 制度關卡亟待擊破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2-06-07 16:37:37  


  中評社北京6月7日電/中國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副部長信長星在7日舉行的“2012年全國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經驗交流現場會”上透露,“十二五”期間,中國高校畢業生總量將以3%的速度增長,年均規模達到700萬人。

  6月7日,中國迎來了一年一度的高考。進入大學的高中畢業生比例逐漸提高,但四年後他們會遇到同一個問題——就業。

  據新華社報道,從整個就業市場來看,2012年城鎮需就業的勞動力則達2500萬人,而近年來每年城鎮的新增崗位只有1200萬個。面對如此的供需結構,大學生就業壓力可想而知。

  實際上,大學生就業難題並非中國獨有。從世界範圍看,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發生後,國際勞工組織連續發佈報告指出,受危機影響,無論是在發達國家還是發展中國家,15歲至24歲青年人的就業形勢都十分嚴峻。

  然而,對於中國的大學生來講,就業難有著更加複雜的體制原因。

  哈爾濱工業大學校長王樹國曾指出,中國的教育停留在“計劃經濟時代”,而企業用人則進入了“市場經濟時代”——教育資源的配置與市場需求不匹配,自然導致了很多大學生難就業。

  “沒聽說哪所學校因為就業不好影響了招生,招生、就業本來應該是息息相關的,現在卻越來越淡化,管理鏈條斷了。”王樹國說,“如果是企業,產品賣不出去就要倒閉。因此,要讓學校的服務對象決定其生死,大學生就業難才能得到更好的解決,中國的科技也才能更好的發展。”

  如果說人才培養體系的錯位只能影響到“學無所用”的畢業生,去年畢業於某師範大學的張永健則代表了另一類人——“我不是不想去基層,那裡很缺教師。”他說,“但我實在看不出村、鄉、縣一級當教師的前途在哪裡!”

  中央黨校教授周天勇認為,這個例子反映出的不僅是中國區域經濟發展不平衡的問題,更反映出中國人才流動機制不順暢造所造成的後果——大學生寧可暫時不就業也要留在“北上廣”。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