鏡頭三:起飛
18時22分。
一輪驕陽還掛在天上,烤得現場的工作人員直冒汗。
發射塔架的回轉平台全部打開。乳白色的船箭組合體完整呈現在人們面前,箭體上的五星紅旗在陽光的映照下分外鮮豔。
發射場系統北京特工院空調專業高工陳洪琪是最後一批撤離發射塔架的人員之一。
“火箭推進劑在加注之後和外界有一個熱交換的過程,如果溫度上升過快,推進劑性能會受影響。”陳洪琪說,“為了應對夏季高溫,我們改造了推進劑升降溫系統,通過採取技術措施,使發射時推進劑溫度處於最佳狀態。”
從早晨開始,陳洪琪一直待在發射塔架上,監督設備運行狀態。
“10分鐘準備!”酒泉衛星發射中心指控大廳裡,零號指揮員王軍的每一條口令,都通過面前的話筒傳遞到發射場各個角落。20年前第一次現場看發射時,他還是一名燃料劑加注庫房控制台操作手;而今,他已成長為發射現場的總調度、中國載人航天工程史上的第三位零號指揮員。
“三分鐘準備!”
發射場上異常安靜。青草香味四處瀰漫,這是這個季節才能聞到的味道。
“一分鐘準備!”
發射場系統總設計師陸晉榮說,考慮到交會對接需要和飛船本身的能源需要,神舟九號將實施零窗口發射,點火時間誤差必須控制在正負1秒之內。
指控大廳裡,所有人屏氣凝神,只能聽到零號指揮員讀秒的聲音——
“5、4、3、2、1,點火!”
一條橘紅色的火龍從長征二F遙九火箭的底部猛地噴射出來,幾千攝氏度高溫的烈焰,在幾秒鐘內就將導流槽中數百噸水變成了蒸汽。
火箭拔地而起!轟隆巨響強烈震動著耳膜,數千米外現場的一些觀眾捂上了耳朵。
上升!上升!上升!
一道壯美的弧線劃過藍色天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