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貿易救濟手段被濫用
多位業內人士分析稱,從去年歐盟發起對中國的第一起反補貼調查即銅版紙反補貼調查開始,歐盟對華貿易政策就已經開始“變臉”,轉向強硬態度並開始更多關注補貼。近期債務危機再次惡化的擔憂加劇,因此不排除其保護意願會更加強烈。
“要警惕歐盟在當前經濟形勢不好的背景下,變相保護其國內產業甚至可能濫用貿易救濟手段。”商務部研究院研究員白明對記者表示,在經濟形勢好的時候各國會傾向於自由貿易以換取出口市場,但是當經濟形勢不好再加上有限市場爭奪激烈,就會引發貿易保護。在當前經濟形勢下,歐洲的貿易保護未來可能愈演愈烈,而作為中國最大貿易夥伴,稍微有所保護就可能對中國產生很大的影響,因此要格外警惕。
歐洲國際政治經濟研究中心主任李-牧山浩石(Hosuk Lee-Makiyama)非常關注歐委會計劃主動發起調查一事,他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說,我們看到的是歐盟貿易政策方面最大的冒險,我認為歐盟想傳達的信息是中國必須在改革其補貼政策方面配合歐盟,否則中國的出口將面臨麻煩。中國正在受到類似於日本在80年代那樣的貿易待遇。歐盟很可能會選一個高科技行業率先發起調查,但這會使歐盟內產業和消費者受到損失。如果歐盟執意發起挑戰,那將迎來全面貿易戰的倒計時,這會產生嚴重的全球性後果。“中歐經貿相互依存,歐洲不應該採取會升高緊張氣氛的主動行動挑釁。”對外經貿大學中國WTO研究院副院長屠新泉也對記者表示。
宋泓表示,無論是大幅縮減普惠範圍、減少新能源補貼,還是修改貿易防禦體系等,都顯示出歐盟貿易政策收緊的跡象,但總體來看,歐盟的貿易新動向基本上都是在世貿規則的“灰色地帶”游走,並沒有明顯違背世貿規則的失控行為。因此不必反應過激,還是要加強雙邊溝通,同時對歐盟愈加強烈的保護意識提高警惕。白明認為,無論是中國還是歐洲,都要適應新的全球化格局,努力在競爭中獲取合作的機會,找到共贏點是最重要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