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創新機制建設。創新直接關係後國際金融危機時期的國際經濟競爭和可持續發展。從短期看,可以靠多發票子刺激經濟增長。但從長遠看,唯有創新才是一國抓住戰略機遇實現長期穩定發展的發動機。創新問題涉及的方面非常廣,既涉及許多經濟主管部門、企業,又涉及教育、科技、軍工行業等,不能僅靠科技管理部門努力。所以,在頂層設計中應把創新機制建設作為一項專門內容予以格外重視,從多部門、多角度作出布局和制度安排,給予長期有力的支持。
關於國有經濟布局和結構調整。黨的十七大報告指出,“堅持和完善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基本經濟制度,毫不動搖地鞏固和發展公有制經濟,毫不動搖地鼓勵、支持、引導非公有制經濟發展,堅持平等保護物權,形成各種所有制經濟平等競爭、相互促進新格局。”目前,一方面,深化國有企業改革、優化國有經濟布局和結構的任務還未完成;另一方面,中央鼓勵支持民間投資的政策措施還沒有落實到位,許多民營企業還面對一些有形無形的市場壁壘。應當認識到,一個國家的長期穩定發展和有效治理應靠法制和間接調控,而不是靠政府手中直接掌握更多的資產。因此,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下,應當“平等保護物權,形成各種所有制經濟平等競爭、相互促進新格局”。政府主要是提供公共產品,包括國防產品、社會保障以及一部分基礎設施等,其餘的產品由誰提供可以一視同仁。因為政府可以通過法制調控經濟、治理社會,讓不同屬性的企業統一服務於國家利益和人民群眾利益。認清了這一點,我們就不會糾結於國有經濟比重高一點還是低一點的爭論,就會更加積極地推進國有經濟有進有退的戰略性調整,促進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進一步激發社會創新創業的活力。還應看到,在後國際金融危機時期許多國家財政一片愁雲慘霧之中,可能唯獨中國政府掌握著大量的國有資本和資源,這正是加快經濟轉型、結構調整和緩解財政支出壓力的有利條件。因此,在頂層設計中如果能就這個問題進行戰略性規劃,進一步推動國有資本有進有退的改革調整,將大大有利於中國在未來一個時期把握發展戰略機遇期,也會給以上各項頂層設計所需的財力安排和實際操作提供更大的回旋空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