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猶如你問我,“你是福建人還是中國人”,我要麼無語,要麼反擊你“是不是腦殼壞掉了?”諸如“你是台灣人還是中國人”這樣本來就不合邏輯的問題,只要我們仔細推敲的話,是很容易發現其邏輯上的破綻。劉院長指出,儘管國際主流社會認可中華人民共和國代表中國,但在和平發展的歷史新階段,在海峽兩岸之間,尤其是在涉及兩岸關係定位的問題上,無論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還是“中華民國”政權當局,都不能簡單地把自身完全等同於中國。至於在國際上,在兩岸問題終極解決之前,雙方排他性地各自在“背靠背”的場合宣示代表中國則是相當自然的現象,這與國際社會是否接受是兩個層面的問題。
劉院長表示,中華文化“天下觀”話語意義上的“國”,類似於閩南地區兒童在遊戲時所說的“你一國,我一國(即你一邊,我一邊之意)”,它其實是有別於西方主權、領土意義上的“國家”。實際上,兩岸在用中華人民共和國與“中華民國”互稱的時候,就陷入了這種話語困境,傳統話語意義上的“國”與現代主權意義上的“國”遭到了混淆,模糊了大陸方面主張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和台灣方面堅持的“中華民國”符號在海峽兩岸的真實意義,其實只是中國領土主權範圍里的兩個競爭性政權,雙方爭的是對內統治和對外代表的地位。
劉院長進而指出,基於這種本質,在兩岸之間相互示以對方“國號”,或以“國”稱呼對方,都存在邏輯上的問題。而且,由於兩岸長期以來的敵對和攻擊性宣傳教育,在不少台灣人的知識結構中,中華人民共和國幾乎與中共劃等號,中共又與“萬惡的共匪”、“獨裁政權”劃等號。所以,在群體暗示中國就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知識背景下,台灣民調問及“你是不是中國人”時,受訪者必然陷入兩難,選擇“中華民國”或台灣的答案就成為“順理成章”的事。但受訪者也在不知不覺中被“忽悠”了,過度簡化的民調結果很容易就以其“精確的計算”掩藏了一個“驚人的謬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