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然,人民幣還遠不能算是國際儲備貨幣,而這也明顯與中國的經濟地位不相匹配。”上海復旦大學社科部教授高國希說。
美元、歐元、英鎊、日元是當今世界四大國際儲備貨幣,其中,美元的份額佔60%以上。可自由兌換是一國貨幣成為國際儲備貨幣的先決條件之一。
上世紀九十年代後期實現經常項目可兌換後,人民幣迄今尚未實現資本項目的可兌換,這是其不能躋身國際儲備貨幣之列的最大技術性因素,也是西方明裡暗裡阻止人民幣進入IMF特別提款權貨幣籃子的主要藉口。
“在可預見的將來,國際儲備貨幣還不能由超主權貨幣替代主權貨幣來擔當,因此,使自己的貨幣成為國際儲備貨幣,是任何強大國家的追求目標,中國也不例外。”高國希說。
最近幾年,中國加快人民幣國際化步伐,不斷拓展和完善人民幣境內外雙向流動渠道和機制,包括:拓建人民幣離岸中心,對外國央行發行人民幣國債,實行人民幣跨境貿易結算,與一批國家進行總額萬億元計的貨幣互換,以人民幣購買國際金融機構債券等。
實現資本項目可兌換在內的人民幣可自由兌換,是中國政府外匯管理體制改革的最終目標,探索的腳步也始終沒有停止。
1996年,中國實現人民幣經常項目可兌換後,資本項目可兌換也提上議事日程。逐步實現人民幣資本項目可兌換被寫入“十一五”和“十二五”規劃綱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