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難選擇
不延遲有壓力,延遲老百姓不同意
老齡化、就業壓力、養老金缺口,在眾多中國經濟關鍵詞困擾下,延遲退休年齡時隱時現。
中國人民大學中國社會保障研究中心教授鄭功成也公開表示,中國人均預期壽命延長,才導致延遲退休年齡成了一個必然趨勢,“人的受教育年限、工作年限、養老年限要進行合理的調整。”
反之,如果人均預期壽命不延長,無論國家養老金處於什麼狀況,他都不贊成延遲退休年齡。
這和樊明的出發點一致,可民眾怎麼還不理解呢?
樊明說,這與中國養老的雙軌制有關。河南商報受訪對象中,市民階層對現行制度的確表現出強烈不滿。
鄭秉文稱,這是國家養老金制度碎片化的結果,國家對此要有心理準備。
他將這裡面的爭論歸結為“私人部門”和“公共部門”(包括知識分子)的爭論。反對延遲的多是“私人部門”如工廠員工,贊成延遲的多是黨政部門、事業單位或者知識分子,他們待遇好,工作出力少。
“事業單位、公務員待遇本來就好,如果又要延遲退休,會被認為‘公共部門’在制定一個利己政策。”鄭秉文說,“可事業單位、黨政部門不改革或者改革在後,延遲‘私人部門’退休年齡在前,外界同樣會反對。大家會說你坐在辦公室裡不提高退休年齡,卻讓‘私人部門’的體力勞動者去提高。”
因此,在不統一、碎片化養老制度下,國家無論怎麼做,採取什麼延遲退休策略,都會遭到社會輿論的指責。
讓外界心存疑慮的還有延遲退休年齡會導致就業壓力增大,“該退休的不退休,擠占了年輕人的崗位。”
展望未來
合理的退休制度距離我們遠嗎
不管反對聲多大,國家複雜因素促使下的退休年齡延遲還是擺上了有關部門案頭。
如果說這是必然的結果,那麼,在必然道路上怎麼減輕普通人的痛楚?
樊明說,研究數據表明,延遲退休年齡不會明顯增加就業壓力。
鄭秉文說,一則需要國家加大宣傳力度,讓大家知道為什麼要延遲,另外就是要繼續推進制度改革,讓延遲退休的人得到實惠,覺得公平。
在四年前國家下文件推進事業單位養老金制度改革試點之後,千呼萬喚中,本月初,深圳公務員開始全國率先個人繳納養老保險金。
這被眾多專家看做破解“養老金雙軌制”的又一探索。
不過,針對退休年齡延遲的方法,各界意見還沒統一。
國家人社部解釋,人社部關於延遲退休的研究重點,主要在階梯式退休方面。所謂階梯式退休,是指根據勞動者所從事的職業、工作性質和個人對工作的意願不同,設定不同的退休年齡標準,但近期不會推行。
樊明說,對國家來說,要延遲退休年齡,最好實行這種彈性制度,各行業採取不同標準,不搞“一刀切”。
但鄭秉文認為,基於國家養老金面臨的問題,在法定退休年齡這麼低的情況下,最佳方案不是彈性退休,而是提高法定退休年齡。
“因為彈性退休結果將使一部分受益者再受益,最後這項制度會成為全社會口誅筆伐的一個軟肋。”
樊明也提醒,延遲退休年齡,應按照要贍養的退休人員規模,採取緩慢、漸進的方式,一年把退休年齡延長一點,讓民眾能夠慢慢適應,從而把贍養者和被贍養者的比例控制在一個合理水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