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7月15日電/從本月起,我國解除了一項執行了14年的禁令:不接受女同性戀者捐獻血液。而對於男同性戀者獻血行為,仍加以禁止。
新公佈的《獻血者健康檢查要求》為何對女同性戀者獻血行為解禁?為何仍限制男同性戀者獻血行為?血站能否檢測出獻血者血液裡的艾滋病病毒?新規是否具有可操作性?
日前,京華時報對話反歧視維權專家陸軍、中國人民大學行政法專家王貴松。
“如果感染者在病毒窗口期獻血,以現在的技術無法判斷出血液中是否攜帶艾滋病病毒。加強血液檢測篩查力度,才是消除歧視、平等待人的有效方法。”
京華時報:新規實施後引發熱議,作為反歧視方面的公益人士,如何看待此事?
陸軍:與2001年頒布的《獻血者健康檢查要求》相比,新《獻血要求》將同性戀者禁止獻血改為男男性行為者禁止獻血,在某種程度上來說,是一種進步。新規允許女性同性戀者獻血,體現了社會對同性戀者的包容。但將男男性行為者排除在可獻血者之外,對於部分男同性戀者來說,可能會加劇大眾對男同性戀者的恐懼心理。可以說是既有進步,也有缺陷吧!
京華時報:血站能否檢測出獻血者血液裡的HIV病毒?
陸軍:目前,科技水準可以對獻血者的血液進行檢測,從而排查出帶有HIV、梅毒等病毒的血液。但HIV病毒有窗口期(所謂窗口期,是指HIV最初進入人體到產生可檢測出病毒抗體的時間,通常為兩週到三個月,最長可達六個月),如果感染者在病毒窗口期獻血,以現在的技術無法判斷出血液中是否攜帶艾滋病病毒。但建議血站是否可以考慮將同性戀者所獻的血液儲存六個月後再檢測,檢測通過後再予以入庫。
而且,當前未知的傳染病很多,如果每出現一種惡性傳染病就增加一些禁止獻血的人群,這樣永遠無法完全保證所獻血液安全。加強血液檢測篩查力度,才是消除歧視、平等待人的有效方法。
京華時報:為女同性戀者獻血解禁是何原因?
陸軍:男同性戀者患有HIV的幾率比常人要高,但女同性戀者傳播HIV等經血液傳播疾病的風險的幾率並不比常人高。可能是出於與國際慣例接軌的考慮,此次出台的新規解除了女同性戀者不得獻血的禁令。
其實,同性戀者與獻血之間並不存在對立的關係,關鍵在於人的行為。男同性戀者如果沒有男男性行為,或者以安全的方式進行同性性行為,並不會傳播HIV等高危疾病。因此,此次新規明確規定,禁止男男性行為者獻血,而獨身男同性戀者並不在禁止獻血之列。
京華時報:國外是否有禁止男男性行為者獻血的規定?
陸軍:有的。例如在美國,男同性戀者獻血也是被禁止的,從這一點上來說,新規符合國際慣例。
其實,禁止同性戀者獻血可操作性的問題,是一種世界性難題,目前在國際上尚無完善的解決方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