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月10日至12日,東盟地區論壇系列外長會在柬埔寨首都金邊舉行。 |
中評社香港7月26日電/日本《外交學者》7月25日載文《中國的脅迫性經濟外交》,摘要如下:
不久前,東盟十國未能就一項聯合公報的措辭達成一致意見,這是東盟45年歷史中首次出現這種情況。很多學者指責今年的輪值主席國柬埔寨。然而,在金邊消極被動的背後,是北京的施壓,反對在最終聲明中提到南海問題。
柬埔寨受到中國人的影響,這應是意料之中的事。北京向金邊提供數十億美元的援助。單是2011年,中國向柬承諾的投資就比美國所承諾的多10倍。
十多年來,北京在東南亞一直採取經濟胡蘿蔔的戰略,以提高這些國家在維持對華良好關係中的利益。中國-東盟自貿協定、中國對外投資、對外援助和貿易,均被用來鼓勵其他國家在制定政策時要考慮中國的利益,避免引起北京反感的行為。不過,近幾年來,中國已開始直接利用經貿關係迫使目標國家改變政策。令人擔憂的是,此種趨勢有增無減。
中國最近動用經濟手段迫使其就範的對象是菲律賓。黃岩島事件中,被惹惱的中國訴諸經濟手段懲罰菲律賓。中國檢疫部門阻止數百集裝箱的菲律賓香蕉進入中國港口,稱其中存在有害生物,隨後放慢檢查來自菲的其他水果。此外,中國旅遊機構停止向菲發送旅遊團,理由是出於安全考慮。於是,菲商界領袖向政府施壓,促其放棄在黃岩島問題上的對抗性做法,而這正是北京想要的結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