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黨報:傷亡人數不是“敏感話題”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2-07-26 09:34:01  


  中評社北京7月26日電/《論語》記載,孔子家的馬棚失火,孔子退朝回來就問:傷著人了嗎?而沒有先問馬怎麼樣。這就是著名的“問人不問馬”典故,其所傳遞的“人本”理念,至今可為典範。

  人民日報文章稱,北京“7.21”特大暴雨後,較之房屋、道路、農作物等損失,最牽動人心的是傷亡人數。雖然從最初的10人,到翌日公布的37人,死亡人數的發布已比從前大為提速;雖然北京市政府新聞辦表示,經歷了非典,在死傷數字上“絕不會隱瞞”。但在最終的準確數字出來之前,人們對傷亡數據的關切,仍然不會消減。

  而這種關切,早在南丹礦難、汶川地震、薊縣大火中,在許多地方的突發性災難中一次次呈現出來,而對這種關切的回應,我們既有成功經驗,也有過一些反面教訓。如何發布傷亡人數,如何為傷亡人數“脫敏”,成為治理者必須處理好的一道課題。

  人命關天,對生命的關切乃人之常情。正因為生命無價牽動人心,作為權威發布者,政府自然要對傷亡人數的統計格外審慎,相關情況的核實也必須更加嚴肅。但與此同時,面對公眾的“數字敏感”,甚至出現的一些“數字猜想”,我們也需要同時思考:這種審慎和嚴肅,如何與公眾的關切與焦慮對接?又如何更好地彰顯以人為本的執政理念?

  網上有一句名言,“當真相還在穿鞋,謠言已經跑遍半個世界”。與公民個體的信息披露不同,政府的甄別匯總有一個過程;與網絡的隨機發布不同,政府的數據發布也有一套程序。尤其隨著新媒體技術的發達,手機、微博傳遞方式多樣,今天的治理者面臨著比以往更加嚴峻的挑戰。甚至在一定程度上,我們必須承認一個事實:在許多情況下,無論多麼快速及時,權威信息總是跑不過小道消息、網絡傳言。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