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民人均收入跑贏CPI 為擴大內需提供空間
財訊網消息,截至7月27日,中國27個省區公布了上半年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CPI數據。數據顯示,27個省區的上半年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增速均大於其CPI同比漲幅。
然而,增長的數據有沒有切實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仍然需要進一步調查。
不過,此前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上半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名義增長14.4%。上半年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能達到10%以上的速度,將會為擴大內需提供充分空間。
長期以來,拉動我國經濟的“三駕馬車”中,消費一直是短板。近幾年由於外需不振,刺激內需越來越受到重視,中央也出台了多項政策拉動消費,各地區也紛紛跟進推出促進消費的政策措施。尤其是在當前“穩增長”被放在日益重要的地位上,越來越多關注的目光投向了消費。
7月11日,國務院工作討論通過《關於深化流通體制改革加快流通產業發展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業界紛紛表示,此份《意見》是流通產業發展的重要指示,必將為釋放社會消費潛力增添助力。
而近日,南京市發布《市政府關於進一步擴大內需拉動消費的若干意見》,明確在房地產消費、汽車消費、旅遊休閑消費、文化體育娛樂消費、教育消費、健康消費、會展消費、節假日和新型方式消費以及綠色消費等10個方面,突出培育消費熱點、優化消費環境及加大政府扶持,試圖進一步擴大內需,為經濟的平穩增長提供支撐。
然而,即使各方面出台再多的鼓勵措施,老百姓總是因種種顧慮捂緊自己的錢包。老年人怕得病;中年人上有父母贍養、下有子女教育;年輕人要攢錢買房子。此外,物價上漲、實體經濟不景氣等等,總讓人不敢放心花錢。
專家表示,要擴大內需,關鍵是要做好三點:提升收入水平,就要改善收入分配的結構,促進收入分配的公平,尤其要重視農民增收;其次,增強居民花錢的安全感,就要相應增加政府的民生支出,完善社會保障制度,讓民眾病有所醫、老有所養、住有所居;第三,推動產品創新,就要鼓勵中小企業發展,減輕企業負擔。
據人社部日前最新公布的數據,截至今年6月底,中國有16個省份調整了最低工資標準,平均調增幅度為19.7%。各地最低工資指導線的調整,是收入分配改革發揮作用的第一步。也是擴大內需,促進消費的第一步。
繼續結構性減稅,是促進消費的第二步。
結構性減稅政策,特別是國家對小微企業發展的支持,減輕了企業的壓力,間接地影響了各省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速的加快。
財政部部長謝旭人26日部署下半年財政工作重點時指出,要落實和完善結構性減稅政策;加快和擴大營業稅改征增值稅試點;落實支持小微型企業發展的稅收政策;完善促進流通產業發展的財稅政策措施。
這正是在逐步降低間接稅的比重,而增加直接稅的比重,減輕居民的稅收負擔,從而促進居民消費。因為居民現在買東西裡面有一部分是本身的成本,有一部分是企業的利潤,有一部分是間接稅。稅負的減輕可以使企業有了降價的空間,一方面有利於控制物價的總水平,另一方面也很顯然有利於擴大居民消費。
此外,通過取消增值稅名目繁多的優惠政策,有利於幫助中小企業獲得更加好的公平稅負環境。通過對中小企業減稅來使得中小企業的活力增強,中小企業創造的就業機會更多,而且中小企業主提高工人工資的能力也會增強。
而最重要的一步就是,增強居民的安全感。
日前,中國衛生部部長陳竺表示,中國基本醫保已覆蓋96%的人群,已跨入具有全民醫保制度國家行列。
不過,我國還需要繼續完善社會保障體系,大力推動今年年底前實現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和城鎮居民社會養老保險制度全覆蓋。社會保障體系的完善才能解決消費的後顧之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