迄今,無論是李永波總教練還是挺李的人,都在強調客觀的看得見的規則對他們的“誤導”,很少提及主觀的看不見但卻會影響他們行為的思維模式。如此下去,我們擔心,國人對於體育功利目標的追逐將難以止步,今後還有可能再次出現此類讓球事件。
我們為受到處罰的運動員感到惋惜,她們才是最無辜的,尤其對於中國這樣一個崇尚集體管理的國度,運動員在比賽現場的戰術運用其實都是在貫徹教練員的意圖。如有報道稱,被取消比賽資格選手的讓球戰術就是集體開會決定的,屬集體“智慧”的結晶。如此追問下去,我們自然會想到國家體育總局局長應該承擔什麼責任,他的血管里是否也融入了體育精神。
文章稱,當得知兩個事實之後,上述的追問變得更為合理了。一是,羽毛球讓球早已是業內公開的秘密,屬看家傳統和絕活。無論是奧運賽場,還是其他國際賽場,以“國家利益”為尚方寶劍的打假球早已是家常便飯。如李永波就有“國人應該為讓球感到自豪”,“外國人想讓球還讓不了呢,他們沒有資本”等雷人之語;二是,讓球也不僅出現在羽毛球一個項目上,“國球”乒乓球早就有假球傳聞,如20年前的選手何智麗和陳靜就是因為不服從教練員的讓球意圖而離家出走,在異域繼續追求她們各自的體育夢想的。我們有理由相信,對於中國個別運動隊長期打假球的事情,國家體育總局的大佬們不會全然不知。顯然,無論答案怎樣對他們都是不利的。若知,表明他們長期縱容了褻瀆體育精神的一群人,有胡作為、亂作為之嫌;若不知,則有在其位不謀其政之責。
中國讓球的做法在國際上還起了“示範”的作用,如韓國教練就稱這全是中國人教給他們的。讓球在我國一些競技體育領域不僅早已成為一種“文化”,而且還有向國外輸出的趨勢,只是這種文化永遠無法拿到桌面上來,而培育這一文化的“樂土”便是國家體育總局及其頑固堅守的獎牌至上理念。只不過,這次玩大了,到了難以收場的地步。其實,國人近幾年對國內體育領域出現的一些問題是深惡痛疾的,國足就是一面鏡子。國家體育總局現在開始清掃自家門戶重塑體育精神還不算晚,否則它就不具備體育精神的基本要件,不如改名為“爭金奪銀局”來得實至名歸。
從這個角度看,被處罰運動員實際成為金牌至上體制下的犧牲品,要避免此類現象再次上演,就必須徹底轉變金牌至上的觀念,讓體育回到它應該在的位置上,而要做到這一點,就需解放運動員、教練員甚至國家體育總局局長的思想,讓其“換腦筋”,真正領會體育的準確涵義。因此,如果要打棍子的話,這棍子首先應該打在國家體育總局局長的屁股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