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路何時“姓公”?
不少人質疑:一些公路收取的通行費早已超過修路成本,為何還在繼續收費?
同濟大學交通工程系主任楊曉光認為,治理公路亂收費,首先要按時公開收費審計情況,收了多少錢、用到哪去,應該清清楚楚。現在很多高速公路藉口交叉補貼,將收費弄成一筆“糊塗賬”,這種情況亟待追溯;對一些違規收費、延期收費的公路,應該儘快將其改為免費公路。
“國家何嘗不想全部取消收費站?如果不收費,就要由財政出資還債。我們曾多次與財政部門溝通,但財政部門拿不出兩萬多億元錢。”交通運輸部一位多年從事收費公路研究的負責人說。
交通運輸部科學研究院交通財政與金融研究所常務副所長胡方俊建議,一些經濟實力較強的地方,尤其是景區、礦區等,可以考慮用地方稅收補貼目前的收費公路,讓公路逐步免費,以此拉動地方經濟。
對於今後要不要繼續採取“借錢修路”模式,專家認為,當前我國高速公路正處於形成網路的攻堅關鍵期,35%的國家高速公路網尚未建成,公路建設每年需投入資金超過1萬億元,僅靠公共財政難以滿足需求,“借錢修路”模式短時間內很難完全放棄。
“但是可以考慮改變高速公路融資方式,比如減少銀行貸款,多發一些債券,從而降低財務成本;同時,減輕高速公路的稅負,幫助其降低財務成本,以最終讓利於民。”胡方俊說。(據北京晨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