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網事”記者了解到,由於當前城市綠化的巨大需求,銀杏、桂花、紅豆杉、香樟等名貴樹種奇貨可居,這樣的“大樹進城”不僅破壞了農村的生態,導致大量的古樹名木在遷移中死亡,還滋生出一條“黑色利益鏈”。
業內人士稱,園林綠化工程包括景觀設計、土方工程、給水排水、後期管護等等,涉及規劃、工程發包、工程選材監理等環節,在這過程中的每一階段都有牟利空間。“以一棵原產地2萬元的銀杏樹為例,供貨商賺取2萬元利潤,加上運輸費和預留回扣,最後開價一棵可能就達10多萬元。”
——移栽、補種無序,循環腐敗受益
苗木難以像一般物品一樣登記入固定資產庫,移植到城市的樹木,成活率是個未知數,後期補種資金也給腐敗留下了滋生空間。業內人士告訴記者,比較廉價的小灌木,實際種植數根本無法量化,種七八千株入賬1萬株,很難發現。
有一些地方的園林綠化部門,利用城市道路擴張之機將樹木移走,購買新樹種植,再將原來移走的樹“購買”回城市種植,循環獲取利益,有的還以補種、護理為由長期獲取利益。
——監管難度大
在某大型園林工程做監理高級工程師黎先生告訴記者,為壓縮相關人員權利尋租的空間,在工程的苗木購買過程中採取了多部門多人參與詢價的辦法。他同時坦陳,多部門多人參與詢價對於預防腐敗作用有限。“供貨商可以當場喊高價,背後再給關鍵人員‘回扣’。”
防城港市中級人民法院法官廖家勝認為,園林工程中即便通過招標形式購買苗木,也難以做到相關人員不在其中拿“回扣”。陪標、議標、圍標等各種違規操作也可能在招投標過程中出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