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9月3日電/華商報報道,倫敦奧運會過去了半個多月,中國奧運冠軍們的表彰和獎勵仍沒有完。最新消息是:房產商贈送孫楊、葉詩文的豪宅已到位,孫、葉兩家選的房在同一層。和奧運冠軍有關的新聞幾乎除了票子就是房子,這些熱鬧與群眾充滿距離感,輿論更是批判奧運冠軍的“拜金主義”。奧運冠軍的香港行卻充滿了親民色彩,而NBA球星在中國受熱捧的現象也值得我們思考。奧運冠軍是稀缺資源,我們卻似乎不知道如何用好他們,為社會和群眾持續帶來正向的激勵作用。
現象1:冠軍不親民
在香港與市民聯歡
奧運冠軍在內地卻鮮與大眾接觸
中國奧運冠軍們載譽回國後,受到了領導的接見,受到了國家和地方政府的獎勵,來自政府之外的獎勵更加可觀,冠軍們的商業價值也不斷被討論……中國奧運金牌代表團稍作休整後,組團訪問香港和澳門,在那裡,他們同樣接受了上千萬的重獎,但奧運冠軍們廣泛地深入到游泳館、乒羽館等大眾體育場所,與眾多市民聯歡互動,分享奧運的榮譽,效果極佳。有關中國奧運冠軍的新聞“第一次”與百姓聯繫到了一起。
香港鳳凰衛視的一位評論員直言不諱地表示:中國奧運代表團最應該感謝和匯報的對象,應該是內地許許多多幫助他們奪得金牌的地方,甚至是一些邊遠省份。中國的奧運冠軍幾乎都是靠政府財政“供養”的,政府財政來自納稅人的錢,香港和澳門作為特別行政區卻並不向中央政府納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