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場混亂
據專家透露,2010年,我國保健食品的產業規模超過2600億元,雖然在整個食品產業5萬多億產值中保健食品所占的份額不大,但近幾年呈現出穩步增長和良好的發展態勢。同時,我國也已成為世界保健(功能)食品產業中重要的原料供應和受委托制劑加工的國家。中國保健協會預計,到2015年末中國營養與保健食品產值將達到1萬億元,年均增長20%。
保健品行業迎來黃金發展期的同時,保健食品市場亂象叢生,市場存在的頑疾不容忽視。
中國消費者協會的一份調查數據顯示,40%的受訪者表示經常服用保健品,有75%的受訪者在近半年內購買過保健品。但這份數據同樣顯示,30%的受訪者有過購買保健品上當的經歷。
專家表示,目前保健品行業存在准入門檻低,科技含量不高,市場競爭無序的一些現象。
據業內人士介紹,有些不法廠家套用批號、偽造批號、更改批號;在產品生產上使用假冒、偽劣原材料,個別企業不按批准的產品配方生產,甚至在保健食品中添加違禁化學成分。
產品標識和功能描述不規範也極大地損害了消費者的知情權,如沒有保健食品批准文號的普通食品,以保健食品名義進行宣傳和銷售;產品標識缺乏食用注意事項等。
此外,過度包裝宣傳也是保健品業一大亂象。商家在產品宣傳上肆意篡改或擴大產品適用範圍,把保健品功用暗示為藥品功效,並且不斷以患者、公眾人物、專家的名義對消費者進行誘導和欺騙。這些不良行為對保健食品行業和消費者利益都造成了很大損害。
事實上,《食品安全法》規定,聲稱具有特定保健功能的食品,標簽、說明書不得涉及疾病預防、治療功能。這意味著,未得到抗輻射功能認證的保健品若自行宣傳有抗輻射功效,就屬於違規。去年8月,國家食藥監局頒布《保健食品功能調整方案》公開徵求意見稿,根據徵求意見稿,保健食品功能將從27種壓縮為18種,包括防輻射等在內的5項功能將被取消。
市場亂象導致消費者對保健品的投訴直線上升。為此,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2009年11月曾對全國176家保健品店進行過一次調查,結果發現,96%以上的保健品店銷售的產品存在以非藥品冒充藥品銷售現象。造成這一現狀的原因之一,即是商家借助“模糊”的命名,對消費者進行誤導。
同時,調查顯示,對於保健品市場上存在的問題,87.5%的人首選虛假和誇大宣傳的情況較多。
記者從中國保健協會了解到的數據顯示,2010年我國保健食品的產業規模超過2600億元,保健食品生產企業超過2000家。但是行業“小、散、亂”現象非常嚴重,有將近一半的保健品生產企業資產規模在10萬元至100萬元之間,不足10萬元的作坊式企業也占到12.5%。由此可見,未來保健食品行業發展之路依舊“任重而道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