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病保險政策引發討論最多的是錢從哪裡來,會不會進一步加重老百姓參保的負擔。
孫志剛說,《指導意見》規定,大病保險所需資金從城鎮居民醫保、新農合基金中劃出一定比例或額度。有基金結餘的,首先利用結餘基金。對於結餘不足或沒有結餘的地區,可以在城鎮居民醫保、新農合年度提高籌資時統籌解決。不再額外向城鎮居民、農民個人收取費用,不增加城鄉居民的負擔。
對具體的籌資額度或比例,文件沒有作出具體規定,孫志剛說,主要是考慮各地經濟發展、居民收入和醫療費用水平差別很大。
國務院醫改辦曾根據1億人群樣本數測算,不同地方,城鄉居民大病保障與需要的籌資標準有很大的差距。孫志剛說,所以,國家層面對具體籌資標準不作統一規定,由各地根據前三年至少前一年大病高額醫療費用的發生情況、基本醫保報銷的情況、大病保險的目標水平,以及籌資能力等綜合因素合理確定。
與現有的醫保經辦制度不同,《指導意見》明確,大病保險由商業保險機構承辦。由此引發的討論是,商業保險機構會不會為了利潤出現拒付保費的情況,商業保險機構會不會從中牟利?
孫志剛說,大病保險不同於商業保險,是政府主導的商業保險公司承辦的一種特殊的保險業務,是基本醫療保障制度的拓展和延伸,具有中國特色。因此,對如何控制商業保險機構盈利率必須有明確的要求和辦法,真正體現收支平衡、保本微利的原則。
此外,國務院醫改辦和保監會等部門還要求,商業保險機構要不斷提升大病保險管理服務的能力和水平,提供“一站式”即時結算服務,使城鄉居民及時、便捷地得到補償。商業保險機構要向醫療機構支付醫療費用,對於發生的不合規醫療費用,應由商業保險機構與醫療機構之間進行解決,而不應讓患者來承擔責任。
孫志剛說,由商業保險機構承辦大病保險不等於政府部門就是旁觀者,相反,政府部門要發揮主導作用,大病保險的籌資標準、報銷範圍、報銷比例、結算管理以及商業保險機構的核算辦法都應由政府制定。
孫志剛還特別強調,大病保險推進的同時,更要加快推進公立醫院改革的步伐。醫療費用發生的源頭在醫院,醫院改革不到位,大病保障水平再高,也會被虛高的藥價和快速增長的醫療費用給擠掉,醫保的成效就會大打折扣,人民群眾的受益水平也會降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