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反日游行中,有些行為是違法的。 |
中評社香港9月25日電/新加坡《聯合早報》9月24日載文《中國人要如何理性愛國》,摘要如下:
日本野田政府“購買”釣魚島的行為引發了中國民眾連續一個星期的反日示威遊行活動。針對少數人在示威遊行中的“打砸搶”等極端行為,中國社會和媒體開始對愛國行動進行反思,提出“愛國不要演變為害國”、“理性愛國”等呼籲,在涉及國家之爭和民族矛盾的問題上,民眾所展現的愛國意志主要是對政府的決策提供動力和支持,而不是以一種非理性的壓力把政府逼到墻角,干擾國家的發展和外交大局。在中國,要理性愛國,四項原則必不可少。
第一,理性愛國必先理性認識世界。在當代的世界政治中,國家對普通民眾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愛國主義情感和行動既是必需,也極為必要。然而,如何認識和處理本國與他國以及整個外部世界的關係卻是愛國行動能否保持在正確軌道的前提。 對中國來說,近代以來的世界具有兩重性。一方面,在殖民與帝國主義時代,中華民族睜眼看世界付出了“血與火”的巨大代價,在備受侮辱與傷害的同時,華夏文明幾次面臨生死存亡的關口。另一方面,中國從西方文明中的獲得也極為可觀,既打破了幾千年王朝更替的歷史循環,步入到正常的民族國家行列,也在積極參與全球化的過程中,走出農耕文明,開啟和推動了工業化和現代化的步伐,而科學、民主、自由、法治等價值觀的傳入,更讓中國人民受益匪淺。因此,在與外部世界的交往中,中國人既要不忘歷史,更應放眼長遠。歷史悲情固然可以凝聚民心,但也容易跌入盲目排外的陷阱。在國家之間的競爭中,以延續幾千年不輟的文明底蘊和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的現實國力,中國應該以更加自信、開放和包容的姿態與形象展現在世界面前。
第二,理性愛國必須要有大局觀。就今日中國而言,實現民族復興和完成現代化是發展大計,推行和平發展戰略是外交大局。在南海和釣魚島問題上,從短期看,雖然中國的國力已經足以保障主權和領土不被進一步分裂,但也不具備足夠的實力和成熟的機會從根本上予以解決。而就長期而言,在中國民族復興和現代化的完成之日,必定是南海和釣魚島問題的根本解決之時。 因此,在此過程中,時間對中國有利,中國需要以時間換空間,最終贏得在維護主權和領土完整鬥爭中的勝利。這兩年來,無論是美國推行“重返亞太”戰略,還是日本、越南、菲律賓等國的挑釁,都是看到了這一點,而希望找各種機會實施所謂“先下手為強”的策略或者對中國發展大勢予以干擾。對廣大的中國愛國民眾而言,必須看到這一點,切不可自亂陣腳,自毀長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