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求成本優勢之外的競爭力
“每個國家都要找准自己的比較競爭優勢,才能從全球化的發展中獲得好處。”全國工商聯主席黃孟複說,過去30多年,中國發展成為“世界工廠”,多年形成的龐大工業體系和配套體系,為製造業發展打下牢固基礎,這是其他新興經濟體短時間無法撼動的。
記者在廣東東莞調研時了解到,利潤下滑正在倒逼中國製造走向轉型升級之路:從單純生產製造向生產研發銷售相結合,從單一國外市場向國際國內兩個市場,從貼牌加工向創立自主品牌轉型,從傳統勞動密集型產業向高新技術產業,從高能耗、高排放向低碳環保轉型。
東莞市厚街鎮黨委書記黎惠勤告訴記者:“現在我們不講勞動力優勢,而講人力優勢、區位優勢、技術優勢、政策環境優勢。這些都是可持續的,因此我們發展的後勁也很足。”
中國製造要提高競爭力,應加快從“生產機器”向“創新中心”轉型。如何做到這一點?專家建議應在創造上投入更多的力量,通過技術創新、品牌塑造、創意設計等打造產品的核心競爭力,實現從世界產業分工鏈條中由“低端”向“高端”的上移。
一位業內人士表示,從蘋果公司的成功經驗來看,公司在電子產品研發中優勢突出,其周邊有上百家企業為其提供服務,各配套企業本身就具備研發實力。因此,在頂層設計上,我國可借鑒歐美國家的製造業經驗,扶持一個具備可持續發展、有實力的製造業企業,由它作為領軍企業來帶動其他企業創新發展。
為轉變增長方式,扶持製造業發展,近期中央和地方出台了不少政策。加快出口退稅進度,擴大融資規模,降低通關成本,支持企業開拓新興市場以及擴大中西部地區對外開放……9月12日的國務院常務會議出台八項具體政策措施,為穩定外貿增長提供有力支撐。
除了希冀政策加碼外,企業也在自發地尋找新的利潤增長點。比如,一些企業正在開辟新市場,逐步滲透到新興市場中。另有一些企業開始在投入研發上發力,以增加產品附加值。
一些專家指出,隨著我國由短缺經濟向過剩經濟的轉變,製造業服務化的趨勢也將逐漸明顯。未來企業可依托網絡和信息技術所搭建的廣闊平台,實施服務化經營戰略,順利跨越“利潤懸崖”。
此外,專家認為,中國製造還應放眼全球,在第三次工業革命帶來的全球製造業布局大調整中,搶占世界製造業制高點,並重點從提高生產效率、提升研發水平、強化併購能力、制定全球化戰略著手。
南開大學副校長佟家棟認為:“中國製造業只要調准方向,打造好技術創新等方面的競爭力,就能夠突圍成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