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賈慶林講話意涵深遠,需要細心解讀。 |
中評社╱題:關於“兩岸同屬一個國家”的觀察與思考 作者:紀欣(台灣),中國統一聯盟主席
7月28日至29日在黑龍江省哈爾濱市舉行的“第八屆兩岸經貿文化論壇”,由於政治性較前七次論壇強,受到台灣政學界高度關注,餘波至今盪漾。根據筆者在現場的觀察,這次論壇至少有以下三點新意,值得吾人注意。
首度提出“兩岸一國論”
全國政協主席賈慶林在7月28日開幕式上,表示“一個中國框架的核心是大陸和台灣同屬一個國家,兩岸關係不是國與國的關係。兩岸從各自現行的規定出發,確定這一客觀事實,形成共同認知,就確立、維護和鞏固了一個中國框架。在此基礎上,雙方可以求同存異,增強彼此的包容性。”賈主席又說,“兩岸雙方應當本著對歷史、對人民負責的態度,充分發揮政治智慧,採取更多實際行動,鞏固和深化雙方的‘同’,擱置並包容彼此的‘異’,積極探討國家尚未統一特殊情況下的兩岸政治關係,為逐步解決兩岸關係中的深層次問題開闢道路。在此過程中,應摒棄各種不合時宜的對立思維,積極促進兩岸民眾增強‘兩岸一家人’的觀念。”
“兩岸一國論”一出爐,立即引起與會的兩岸學者熱烈討論,島內政學界及媒體亦各有解讀。民進黨中常會表達了“三項憂慮”,並要求馬英九駁斥賈慶林的說法,以捍衛台灣主權。藍營也有人評“兩岸一國論”比“兩岸同屬一中”空間更為緊縮,不排除是大陸要向馬英九攤牌。國民黨中常委邱毅則表示,大陸提出“兩岸一國”,與馬英九日前提出“一個中國”涵義20年是互相呼應,是擱置“一中”爭議的一種變通作法。
筆者不認為大陸提出“兩岸一國”是向馬英九攤牌。四年來,馬政府依據憲法及現行法規,堅持“兩岸不是國與國關係”、“兩岸同屬一中”、“一國兩區”,都在在表明兩岸同屬一個國家。今年520就職演說,馬英九更公開強調,“廿年來兩岸的憲法定位就是一個中華民國,兩個地區,歷經3位領導人從未改變。”此說法,與第一任就職演說比較,其實已經往“兩岸同屬一國”方向移動,大陸有何必要向馬攤牌?
筆者以為,大陸在“九二共識”及“一個中國”涵義20週年的前夕,將“一中框架”內涵清晰定義為“兩岸一國”,又繼吳伯雄3月“胡吳會”上主動提出“一國兩區”後,再度強調兩岸各自現行規定都確認“兩岸同屬一中”,主要有以下兩層用意。
首先,大陸顯然想抓住機會,要台灣執政黨承認,並且告訴民眾,“兩岸同屬一中”一直是台灣當局的政策及規定,絕非大陸一厢情願,強加於台灣的片面之詞。7月28日下午,“和平發展回顧與前瞻”分論壇第一位主講人,中國社科院台研所所長余克禮,發表論文說“體現一中原則的概念與表述,首先是台灣方面正式提出來的”;“今年3月,吳伯雄與胡錦濤會談時明確表示,海峽兩岸並非國與國關係,根據雙方現行體制和相關規定,兩岸都堅持一個中國……,表明大陸台灣同屬一個中國的這一個概念,不是大陸硬要加諸於台灣的。”台辦主任王毅之後(8/10)也向記者表示:“賈慶林談話最重要的部分是,兩岸從各自現行規定出發,確認兩岸同屬一中的事實,確立一中的框架。”
基於“建立互信、擱置爭議、求同存異、共創雙贏”,大陸可以理解台灣當局在兩岸政治對立未結束前,緊抓“一中各表”、“一個中華民國”,但對於“一中”在“各表”後少了中國元素,變的模糊不清,大陸既不能理解,更不能接受。因此,大陸想正本清源,讓台灣民眾清楚兩岸關係的本質,避免一切不必要的猜測與誤會。至於賈慶林在強調一國時,完全沒提到國號,足見大陸希望保持良性互動,擴大兩岸政治互信。
其二,今年1月14日台灣大選結果顯示,主流民意支持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社會上也出現“沒有九二共識,就沒有兩岸和平紅利的”的氛圍,但島內認同“兩岸同屬一中”及支持統一者並未增加,這對進一步鞏固兩岸和平發展成果,深化互信合作極為不利。大陸雖體認台灣民意如此,主要該歸咎於李登輝、陳水扁時期,以政權力量全方位推行的“去中國化”、“文化台獨”措施,但對於馬英九執政四年多,始終主張“政經分離”,在教育與文化政策上仍未全面撥亂反正、徹底掃除各種遺毒,導致中學史地教科書至今仍充斥“一邊一國”表述,感到不解及憂心。
大陸認為,要鞏固深化和平發展,就要增強台灣民眾“兩岸本是一國,兩岸一家人”的觀念,而身為台灣領導人的馬英九責無旁貸,必須“充分發揮政治智慧,採取更多實際行動,摒棄各種不合時宜的對立思維”,聚同化異,妥善化解政治認同的分歧問題,不斷增進兩岸政治互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