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花等原材料漲價,人工成本又上升,一些國外品牌將訂單投向了東南亞,國內一些紡織和制衣企業無奈之下也轉往東南亞,在那裡可以買到與國際價格接軌的棉花,招聘更加廉價的勞動力。
國內外棉花價格差擴大,不僅擠壓了下游企業利潤空間,也給化纖製造了替代棉花的機會,棉花的用量進一步縮減。被紡織行業埋怨的棉花托市收儲,在棉農那裡又有什麼反饋呢?
記者:現在收購多少錢一斤?有人來收購嗎?
棉農:有,4塊錢一斤,8塊一公斤。
記者:8塊錢一公斤,是嗎?
棉農:是。
江蘇射陽縣一直是東部主要的產棉地區,但是這位種了快30年棉花的棉農告訴記者,以前家家戶戶種棉花,現在十家中有兩家種棉花就不錯了。她自己去年種了8畝棉花,今年已經縮減到了4畝,雖然今年棉花價格比去年一公斤漲了4毛錢,她還是不想賣,想等個好價錢。因為棉花管理難,耗時間、耗人工,現在的價格反而不如水稻掙錢。當記者告訴她,中央八個部委都預測今年棉花需求不旺,能賣就賣時,她才猛然意識到,今年上門收購棉花的小販不如去年多。
棉農不願賣,棉企不願收的現象,現在不在少數。在全國重點產棉區之一的德州,目前棉企收購量僅為往年同期的五分之一。與此同時,國家發改委副主任張曉強還發出了預警。
張曉強:8月底國家儲備棉庫存已達歷史最高水平,可能會出現農民賣棉難,而且收購棉花的資金也緊張,今年投入棉花收購的棉花企業自有資金、紡織企業預付款、社會資金可能減少,對農發行資金的需求會比較集中。
如此步履維艱的托市收購和棉花進口配額,究竟有什麼存在的必要呢?中國社會科學院農村發展研究所研究員李國祥說,棉花屬於基礎農產品,在基礎農產品方面允許國內保護是國際貿易慣例。
李國祥:國內沒有這個產業的話,過度依賴別人,或者完全依賴別人,人家要來炒你,你就比較被動。2010年我國棉花減產,國際炒家炒作,我國棉花漲到3萬多,一般情況下,去年棉花跌到不到2萬元。
基礎農產品托市收購必不可少,但是怎麼托市收購才能避免或者降低傷及下遊行業,也許也是有關部門要考慮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