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鬥衛星導航系統示意圖。 |
中評社北京10月15日電/據中國之聲《新聞縱橫》報道,歐洲太空局在法屬圭亞那的庫魯發射了兩顆“伽利略”導航衛星。這項歐盟各國投資31.4億美元的“伽利略衛星導航計劃”在一再推遲後,終於又開始啟動。
與此同時,中國正在發展自己的北斗衛星導航系統,並已經向中國及周邊地區提供連續的導航定位等試運行服務。與“伽利略”導航衛星相比,中國的北斗導航衛星有怎樣的優勢?存在著哪些不足?在組網進程上和“伽利略”相比,是否領先?
目前全世界一共有四大全球衛星導航系統,除了美國已經在成熟商業化運行的GPS系統外,中國的北斗系統、歐洲的伽利略系統、俄羅斯的格洛納斯系統還都在建設當中。“伽利略衛星導航計劃”最初設想是由30顆衛星組成網絡與美國的全球衛星定位系統抗衡,設計之初提出2008年正式投入運行,之後又推遲到了2014年,但到目前加上剛剛發射的兩顆衛星為止,整個系統只有4顆衛星在軌運行。中國衛星導航系統管理辦公室高級工程師楊強文介紹,“伽利略系統”目前在軌的衛星還都只是驗證衛星。
楊強文:伽利略目前階段還尚處於在軌驗證試驗衛星的發射,進入試驗的階段。目前伽利略這兩科衛星還是它的在軌驗證衛星,加上前面它發射的兩顆在軌驗證衛星,實際上它主要是用於進一步驗證系統設計的有關設計方案和工作體制,在此之後伽利略的正式衛星才會開始發射。正式的組網衛星正在準備。根據它的計劃原來宣布是在2014年,現在看來是不太可能了。2014年大概會達到15-16顆,我估計這個進度可能還會有所推遲。
早在2002年,由於德國和意大利在領導歐空局實施“伽利略衛星導航計劃”這個問題上一直爭吵不休,導致歐空局的半數預算未能到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