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10月23日電/成都日報報道,對聰明又勤奮的好學生而言,響鼓不用重錘,他們每次都能考好;只有不用功的學生才需要各種方式的督促。籃協恢復中斷多年的體測,一方面“形勢需要”,因為在力量對抗上中國男籃已被歐美強隊拉開了好幾個檔次;另一方面是大部分CBA球員自律性實在太差,待在安逸的CBA混日子,但一到了國際大賽就會現原形,怪不得宮魯鳴會大聲疾呼:“就是要讓混日子的人滾出CBA。”
籃協的出發點是好的,雖然CBA現在還不如NBA那樣職業,但也絕不能容忍CBA球員經常抽煙、喝酒、作息不規律甚至打野球。有了規矩,並嚴格按規矩進行考核,就給球員加上了緊箍咒,迫使球員們必須用職業球員的標準自律。但迫於聯賽的整體水平不高,籃協在制定體測標準時也不敢要求太高,如果大多數球員被拒之於門外,CBA可能面臨癱瘓。籃協甚至會講一點人情,給每家俱樂部一塊“免死金牌”,希望用人性化的制度避免“悲劇”發生。在中國職業體壇,中國足球也曾搞過多年的體測,從當年的12分鐘長跑到後來的YOYO體測,都曾發生過大牌明星倒在體測線前的“悲劇”,以至於郝海東、高峰、高洪波這樣的球星,都視體測為噩夢,甚至出現了憤而退役或轉戰他國聯賽的怪事。最終在萬夫所指下,中國足球廢止了體測,將決定權還給市場。從此以後,大家都能快樂地踢球,而不再發生“跑步機器扼殺球星”的“悲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