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選完全由投票決定,只看關係到不到位
為什麼業績評分高的反而評不上?
“說是參考業績評分,但實際上,評選完全是由學科組和校級評審委員會投票決定的,贊成票數超過2/3就能通過。你問評選理由,從來不給理由,這也是一大特色。” 何南說,“尤其是在校級評審委員會那一關,投票完全不看你的資質和履歷,只看‘關係’到不到位。”
每年8~9月,宜賓學院都會公布新一屆的校級評審委員會委員名單,一般有20多人,主要包括校領導、各學院院長和一些重要行政職能部門,如人事處、教務處的負責人,其中,校長任主任委員,還有3名副主任委員。
“公布名單,就是告訴你,該開始‘活動’了。”何南說,不少老師提前一年就開始“活動”,打點關係,請客吃飯,給評委送禮。
一名不願透露姓名的宜賓學院中層幹部透露,在學科組初評後,會按照該組參評教師的業績評分和教學評分進行排名,並上交給校評委,在校級評審會上公開念出來。但在他曾經參與的校級評審投票過程中,評委們往往根本不看參評老師的教學和業績評分,剛開始念參評老師的材料時,評委們都已經把票投好了。“其實大家心裡都早已有了人選。”
記者聯繫了兩名副校長,要求採訪參與評審的情況。其中,一名副校長在電話中表示自己在外地出差,不方便交談;另一位則說,評審會的情況屬於學校內部信息,不能對外透露,應由校長辦公室等學校有關部門作出解釋。
參加過校級評審、但最終落選的教師崔玉山記得,他曾被一名比較熟的二級學院院長勸說去“走走關係”。“這就是遊戲規則。”這名院長對他說。
混行政圈子,比教學科研更重要
崔玉山說,在校級評審時,不分文科、理科、工科,全部放在一起投票,有的處長、院長根本不懂別的領域,就只投認識的人。“高校本應該重教學和科研,但我們學校教學和科研的水平不高,跟重點大學有很大差距,因此,行政被放在比教學和科研更高的位置上。”
王聲認為,在這所規模不大的“二本”學校,投票之前的“活動”還不是最重要的,學校內部的關係網更為重要,這使得不少行政人員都順利地評上了副高職稱。
根據去年公布的校級評審結果,學校通過評審的25名教師中,確定在學校各處室、科室擔任行政職務的就有11名,其中不乏一些科長、主任,此外,還有一些是學校中層領導的親戚。
學校官方網站上的《宜賓學院專業技術職務評聘管理辦法》規定,兼任黨政管理工作的教師和兼任教學工作的黨政管理幹部(雙肩挑幹部),申報評聘教師職務,其教學工作量應達到二級學院規定教學工作量的1/3以上。
但據不少教師反映,實際上,大多數行政人員基本不從事教學,遠遠完不成教學工作量。但由於經常處理行政事務,和領導關係好,所以容易通過評審。
“他們在行政圈子裡混,和很多評委關係都熟了。給熟人根本不用送禮,給不熟的人才需要送禮。”王聲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