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10月29日電/要結合公益性行業國企的成本控制、國企董事會一把手作用以及符合中國特點的公司治理模式,加強對國有企業公司治理的機制建設,從而更好地提高國企提供全民福利的能力。
東方早報綜合新華社消息報道,在28日舉行的“國有企業公司治理評價研討會”上,來自國務院國資委、學術機構和國企的多位專家學者認為,國企應該放棄單純利潤至上的改革思維,既強調國有企業的盈利性,又兼顧國有企業的公共性,加強對不同類型國企的分類公司治理機制建設。
國家統計局最新統計數據顯示,今年前三季度,在規模以上工業企業中,國有及國有控股企業實現利潤10070億元,同比下降11.8%,相較於集體企業、股份制企業、外商投資企業和私營企業降幅最大。對此,北京師範大學經管學院副院長高明華教授認為,國企利潤連續幾個月下降,這給我們傳遞的信號並非僅僅內外需求低迷那麼簡單。
高明華說,國有企業應該放棄利潤至上的改革思維,樹立“國有經濟分類布局,國有企業分類改革”的基本思路。不同類型的國有企業,在市場經濟中扮演著不同的角色。這要求對國企進行分類改革,分類之後,既強調了國有企業的盈利性,又兼顧了國有企業的公共性,這對於國有經濟的發展,尤其是對於國民福利的提高,是非常現實的路徑選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