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濤 |
美歐日經濟靡靡不振。以中印為主的亞洲新興國家,將何去何從呢?現今,包括金磚四國的世界任何經濟發展途中之國家,經濟都在下滑。亞洲兩大經濟優等生的中國和印度,前景也不能樂觀。中國今後經濟成長率要維持在7.5%--8.0%,也要看經濟遙控政策,能否奏效。印度今後要維持5%的成長率,也要看國內消費市場是否能繼續維持和擴大。其他以東盟為主的東南亞國家,大都出現了低成長,有的國家(即便是新加坡)竟然開始出現了負成長。
在世界經濟一片混亂之際,亞洲本來被看好能牽引世界經濟發展、是世界經濟發展的火車頭。現在看來並非是這一回事。明顯的,1990年代後期,亞洲金融風暴發生後,亞洲國家奮起,極力促進亞洲經濟合作和整合,實際上也取了一定的成效。一方面,兩國之間所簽署的FTA或者EPA;另一方面,一國和東盟簽署的CAFTA、JAFTA、KAFTA、KAFTA、IAFTA等,就如雨後春筍那樣,紛紛形成。頓時亞洲大團結、大合作的局面,展現在眼前。可是,在亞洲經濟大合作的機制正在啟動和進展時,卻出現了接二連三的負面和阻擾因素:第一因素是前面所談的美歐日經濟恐慌和倒退。第二因素是歐盟危機的出現和長期化,使得以歐盟為榜樣而設想構築“亞洲經濟共同體”的亞洲國家,裹足不前。第三更重要和直接的因素是亞洲各國之間領海主權紛爭驟然惡化之問題。中日釣魚島(日本稱為尖閣列島)紛爭、日韓獨島(日本稱為竹島)紛爭、中國和越南菲律賓等東盟國家在西沙南沙群島的紛爭、日俄在北方四島的紛爭、中韓在南中國海捕魚衝突事件頻發等等。都分別嚴重地阻礙了亞洲各國經濟的發展的進程。特別值得強調的是,美國在表面上極力主張和平解決亞洲紛爭,暗地裡卻強調“回歸亞洲”、堅持“美日條約”,加強在日本、太平洋上和亞洲各地的防禦,促進了亞洲太平洋的緊張局勢。這一些舉措,不能不說直接地間接地阻礙了亞洲各國的合作和發展。另一方面,美國為了擔心被排除在亞洲之外,又搞了一個FTAAP/TPP,結果又使亞洲國家的合作和整合進程,蒙上了一片陰影。
印度位於南亞,因此亞洲的各種紛爭,基本上還能度之法外。印度沒必要捲入“美日印戰略合作”圈套,對抗和牽制中國。印度不被捲入如今亞洲的紛爭,努力發展經濟,這對印度的長期經濟發展有利。尤其印度的經濟與社會基本設施的發展大大地落後於經濟發展,印度已覺察到這點,這幾年來努力集中發展經濟與社會設施,再加上印度的經濟發展還是需要由發展內需來帶動,看來印度的國內市場會逐步地和穩健地發展起來。另一方面,印度和中國目前還能維持良好關係,這對發展兩國之間的經濟合作和交流,肯定有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