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強文化自信——
文化事業產業雙翼齊飛
文化自信,從根本上說是對文化本質的信念信心。五千年中華文明薪火相傳,是我們的基因根脈;包容借鑒世界文明成果,是我們兼收並蓄的胸襟氣度。
十六大以來,文化體制改革極大地解放和發展了文化生產力:文化事業蓬勃發展,文化產業動力強勁。
作為新中國電影的搖籃,長春電影制片廠從1991年開始連續6年虧損,一度無片可拍。他們積極推進股份制改造,以電影創作為龍頭,電影旅遊、電影加工和影視傳媒等多元素並舉,創作出大批優秀作品。改革,讓長影重新煥發出了生機和活力,目前,企業年利潤穩定在3000萬元以上。
談及這段歷程,十八大代表、長影集團董事長劉麗娟說:“與過去相比,我們今天更勇敢更自信。”
“一切妨礙文化發展的思想觀念都要堅決衝破,一切束縛文化發展的做法和規定都要堅決改變,一切影響文化發展的體制弊端都要堅決革除。”劉麗娟的自信,正來源於黨中央推進文化體制改革的堅定決心。
把文化區分為文化產業和文化事業,一手抓經營性文化產業、一手抓公益性文化事業。文化體制改革的思路清晰明確,改革10年帶來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這10年,是文化消費日益擴大、文化產業蓬勃發展的10年——
我國文化產業從小到大、由弱到強。數千家報刊,570多家出版社,3000多家發行企業,2100多家文藝院團通過文化體制改革從事業單位轉變為自負盈虧、自我發展、自我約束的企業。
目前,全國已有20多個省份提出建設“文化大省”、“文化強省”的目標,把文化產業作為支柱產業。上海文化體制改革起步早、抓得緊、推進快,開創了文化建設新局面,文化已成為經濟發展的有力引擎。2011年,上海文化創意產業實現增加值1923.75億元,高於同年上海全市生產總值增幅4.8個百分點,對上海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達到15.5%。
這10年,是文化基礎設施日益普及、群眾文化生活得到更好保障的10年——
目前,廣播電視村村通工程已覆蓋全部通電行政村和20戶以上自然村,全國廣播電視綜合人口覆蓋率分別提高到97.06%和97.82%。農村電影放映工程年放映800萬場電影,基本實現一村一月放映一場電影的公益服務目標。文化信息資源共享工程已建成83萬個服務點、覆蓋全國90%的行政村。截至2011年底,全國共有1804個博物館、2952個公共圖書館、3285個文化館、34139個鄉鎮綜合文化站、15個省級美術館實現了無障礙、零門檻進入,公共空間設施場地全部免費開放,所提供的基本服務項目全部免費。
文化自信,源於實力,源於創新。正是因為有了長遠的文化發展戰略,我們才有了堅定的文化自信和充足的發展底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