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央行的貨幣政策執行方式發生了明顯變化 |
中評社香港11月8日電/英國《金融時報》11月8日載文《 中國央行悄然調整貨幣政策執行方式》,摘要如下:
近幾個月來,中國金融領域經歷了一場重大轉變;但這場變革是如此的悄無聲息,以至於並未引起投資者廣泛關注。
中國央行的貨幣政策執行方式發生了明顯變化。中國人民銀行(PBoC)對公開市場操作的運用顯著增多,幾乎完全依靠債券回購向經濟注入流動性。雖然這種流動性管理模式對美國、歐洲等發達經濟體來說屬於常規慣例,但對於中國來說則是一個新進展,並具有重大的經濟及政治意義。
中國央行此前曾將存款準備金率作為政策工具,事實上迫使銀行鎖定部分儲蓄資金,進而限制銀行的放貸規模。中國央行在通貨膨脹高企時上調存款準備金率,在經濟增長疲軟時下調該比率,從而將資金釋放回金融體系。
臨近下半年時,分析師曾預計中國央行將下調存款準備金率以緩衝經濟增長放緩的影響。當時幾乎每周都有央行即將“降准”的傳言。但小道消息和分析師預測最終都沒能應驗。中國央行並未下調存款準備金率,很多市場人士開始擔心央行會袖手旁觀。
但中國央行其實一直較為活躍,雖然並未大張旗鼓宣傳。通過每周兩次的票據拍賣以及債券回購,今年下半年以來中國央行已向市場淨注入了約1萬億元人民幣資金——相當於將存款準備金率下調超過100個基點。
中國人民銀行並未解釋做出如此重大調整的原因。在上周五發布的第三季度貨幣政策執行報告中,中國央行僅簡單表示對貨幣政策效果感到滿意,稱“銀行系統中的流動性處於合理水平”。但事情遠非如此簡單。對於經濟來說,上述轉變既反映出中國央行的擔憂,又反映出中國金融體系日益市場化的趨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