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持續三年的歐債危機,大大衝擊了歐盟傳統的低層次財政一體化政策。歐洲央行成立以來,歐元區貨幣政策由歐洲央行負責,各成員國沒有了獨立的貨幣政策,無法使用利率、匯率等貨幣政策工具對經濟進行反周期調節。而歐元區各國財政政策獨立,面對歐債危機,由於沒有來自超主權的政府的財政轉移支付來緩解經濟下滑、稅收下降造成的不利影響,各成員國只能更多依賴自身財政擴張來遏制經濟衰退之勢,而這又會造成新一輪財政資金緊張。同時,拯救歐債危機的過程,也驗證了傳統低層次的財政一體化機制抗擊打能力非常脆弱。
去年12月上旬,歐盟峰會通過了一項旨在約束成員國財政政策的協議,將政府預算平衡寫入成員國憲法,歐洲法院有權監督和裁決各國對預算規則的執行情況;進入“超額赤字程序”的成員國須自願接受歐盟委員會和歐盟理事會的制裁;成員國超過歐盟委員會設定的3%的赤字上限,將自動進入制裁程序;債務比率超過60%的國家,須依據財政新規制定債務削減指標。其次,強化了危機救助工具,迅速杠杆化操作歐洲金融穩定工具(EFSF);在今年7月前啟動了歐洲穩定機制(ESM);確保EFSF/ESM的總有效放貸能力維持在5000億歐元等。由此,市場期盼的歐盟財政一體化的步伐終於向前邁進了一步。
然而,這次歐盟峰會新預算案談判未果,說明新的財政一體化運作效果並不理想。歐盟作為由歐元區、申根公約國、中立國三種身份錯綜交織形成的政治經濟混合體,結構性矛盾是歐盟財政一體化的致命傷。成員國愈來愈緊密的相互依存關係推動一體化不斷深化,迫使成員國繼續向一體化組織讓渡職能與權力;而成員國間政治、經濟、社會、文化發展的絕對不平衡,使得伸張國家主權、維護民族利益與價值的民族主義不僅沒有減退,反而更加頑強。而目前的歐盟經濟形勢也使成員國各懷想法,財政保護主義傾向越來越濃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