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月1日,中國海軍艦艇編隊在西太平洋某海域組織了艦機聯合搜救訓練。圖為參加訓練的直升機從甲板上起飛。 |
中評社香港12月4日電/美國詹姆斯敦基金會網11月30日載文《非軍事升級——中國培育新的民事海上力量》,摘要如下:
中國首艘航母成功起降戰機吸引了全球媒體的目光,然而,中國民事海上力量的最新訓練雖然可能同樣具有重要意義,卻沒有獲得如此之多的關注。10月,中國的這支力量在東海進行了非同尋常的海上演習。
參加演習的包括來自海軍的一艘護衛艦、一艘拖船和一艘醫療船,以及各民事海上部門的多艘艦船。此外,8架飛機也參與了演習。這場演習乍看上去令人擔憂。如果中國的民事海上部門與中國人民解放軍的聯繫日益緊密,如果這些力量被越來越多地部署到中國外圍有爭議的海域,這將意味著公開對抗會越來越幹脆和直接。
然而,上述結論可能過於草率。考慮到此次演習的全部信息以及中國民事海上力量的發展背景,這種擔憂似乎誇大了威脅。北京正在展示其新的海上力量,這些舉動可能產生真實的戰略效果;不過,必須記住的一點是,中國在敏感的局勢下只部署民用的“白艦”而非海軍的“灰艦”,這首先說明了一點,即北京不會率先把這些爭議軍事化。
相對於10年前剛剛起步時的落後面貌,中國民事海上部門的崛起更加值得人們刮目相看。與日本海上保安廳相比,中國的這些力量仍相對弱小,其先進程度和經驗顯然都遠不如日本。不過,北京在2010年宣布,民事海上部門將在5年內打造30艘大型艦艇,這引起了戰略分析家的注意。與此同時,沒有任何跡象表明中國的這一建設速度有絲毫拖延,這足以讓所有國家的海岸警衛人員羨慕不已。
如果對人民解放軍和民事海上部門上月的演習細節作進一步分析,就會發現它並不具有挑釁意圖。演習的兩大主題是海上支援和搜救。從演習中可以看出,北京似乎尤其擔憂隨著民事部門海上巡航活動的增加,這些艦船可能遭遇意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