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北會談閉幕會現場。(中評社鄒巧韻攝) |
如果兩岸不是兩岸,而是兩個外國,那我們不需要把“情”與“理”放在首位,而比較誰的權力比較大,誰的利益應該比較多,“強權就是真理”、“利益本來無情”將是談判時的唯一標準。兩岸就是兩岸,兩岸不是外國,自然需要“情”與“理”來處理爭議。
兩岸統合學會為兩岸知識界搭了一個台,讓不同觀點者盡情演出。我們完全同意三黨對於兩岸目前認同與互信的看法,也了解三方對於認同與互信為何不足的分析。一個重大差別或許在於,兩岸統合學會提出了增進兩岸認同與互信的解決方案。
我們認為“一中三憲”是合情合理的政治定位安排,這樣的“一中框架”可以確定兩岸的政治互信,“兩岸統合”是合情合理的政治走向安排,它可以建立、累積與鞏固兩岸的重疊認同。我們是汪道涵先生“共同締造論”的支持者,我們相信統一不可能一蹴可及,深信“統合”是“統一”的必由之路,“統合”就是“共同締造”的方法。“一中三憲、兩岸統合”是我們回應中共十八大有關“探討國家尚未統一特殊情況下的兩岸政治關係,作出合情合理安排”問題的答案。
做為主辦單位,我們想表達的是,我們不是為了建立論述而存在,不會盲目地為了捍衛而捍衛,而是為了解決問題而努力。我們期待有人能夠指導我們論述的不足,提供更合情合理的思維。只要有好的意見,我們願意為現有的答案做所有的修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