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北會談”會場一角 |
不是我們,是誰?不是現在,何時?
我們並不是在今天才發現兩岸認同與互信的分歧。我們都是在台灣長大、生活、工作,再不敏銳,也會感受到認同與互信變化的趨勢。怎麼辦?我們一群人經常這樣問自己,期望政黨?期待政治人物?期盼人民覺醒?
終於有了答案,如果不是我們,是誰?如果不是現在,何時?
首先我們想與大陸的菁英分享,認同與互信是兩岸關係是能否和平發展的核心問題,我們也想與他們討論兩岸的認同與互信出了甚麼樣的問題。
除了在台灣內部舉辦多次的座談會與研討會外,2009年起,兩岸統合學會安排兩岸的學者專家展開對話。在清華大學法學院王振民院長與中美研究中心孫哲主任的安排下,2009年6月與清華大學法學院、中美關係研究中心合辦“兩岸高級論壇:兩岸和平協議”研討會。在余克禮所長的支持下,當年9月與中國社會科學院台灣研究所合辦“兩岸和平發展路徑”研討會。2010年4月與中國社會科學院台灣研究所、亞太和平研究基金會、中國評論通訊社在佛光山日本本栖寺合辦《本栖會談》。2011年1 月在澳大利亞雪梨的南天寺再舉辦《南天會談》,以“史觀、論述、政策與認同”為討論的主題。每一次的對話均愈來愈接近問題的答案,也讓我們培養了彼此的認同與互信。即使見解仍有歧異,但是共識愈來愈多,希望能夠找到答案的意圖與信心也愈來愈強。
《南天會談》尚未結束,我們就開始《百年中國:迷悟之間》紀錄片的拍攝製作工作。我們希望在辛亥百年的時候,透過紀錄片幫助兩岸青年學子思考,從百年共和的歷程,我們得到了甚麼樣的啟發。兩岸從1949年以後雙方所建構的史觀,有的並不真實,有的甚而傷害了對方。我們應該站在兩岸都是命運共同體,現有的歧異不應該是民族認同或是否要獨立建國的歧異,而是相互為中華民族找到一條最好發展道路之爭。兩岸應該從彼此同為“命運共同體”的認識上找到核心的認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