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網絡反腐”如何在幹部清正中發揮更大作用,值得關注。 |
日前,廣州市房地產檔案館將洩露番禺“房叔”信息的責任人撤離崗位,並對其給予行政記過處分。消息一出,這一本未止息的事件進入又一個爭論高潮。
“房叔還沒處理,舉報者先被辦了”,許多網友抱著這樣的質疑。而另一些人則認為,要區分地看待工作人員洩露隱私受罰與“房叔”因貪污被處理,捍衛程序正義亦有必要。
客觀地說,廣州市房地產檔案館所作的處罰決定,是針對個人信息系統管理漏洞問題。無論從程序性原則,還是法定的程序要求來看,都有其正當性。相反,把處罰與打擊報復作聯繫,不但沒有確切依據,還透露出判斷的情緒化。如果以程序正義為出發點,似乎沒有模棱兩可的餘地。然而,這裡隱去了程序正義的默認前提,即程序的合理正當,且暢通可行。
房地產檔案館工作人員通過不合法的途徑與手段公布了信息,這是一種程序不正義,那麼,有沒有可以行走的正義通道呢?通過合法途徑向紀委舉報被認為是可行的。既然如此,為什麼還有人要堅持以程序不正義的方式來追求正義?事實上,這才是程序之爭的核心。
在此之前,廣州相關部門有沒有收到對“房叔”的舉報,外界很難知曉。可以確定的是,直到“房叔”房產信息洩露,當地內部監督所載錄的相關信息為其個人申報的兩處房產。後一信息確實符合程序正義,可依照這一程序,並不能探究腐敗真相,程序本身變成了受到質疑的對象。在這一點上,它是公眾為申請“表叔”楊達才工資公開遭拒嘩然的重複。進一步來看,監督向網絡的普遍轉移,需要反思的是其他途徑是否通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