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鄭劍:台灣方面似乎已經走到了需要調整軍事戰略的歷史性關頭。(中評社資料相) |
中評社台北1月4日電/中華文化發展促進會祕書長鄭劍2日在台灣旺報發表文章說,2012年9月11日,即日本政府實施“購島”行動當天,筆者在海南博鰲召開的“第二屆海峽兩岸共同維護中華民族領土主權和海洋權益學術研討會”上提出:考慮到台海和平發展及中華民族周邊安全局勢的重大變化,台灣當局是不是應該認真考慮一下調整軍事戰略問題?改變以大陸為唯一假想敵的指向的做法,著眼面臨的多種現實和潛在威脅,規畫新的軍事戰略。12月1日《旺報》刊出國民黨“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國安組顧問曾復生先生的文章《改變中共唯一假想敵軍事戰略》,感到很振奮,遂撰寫此文。
政治決定軍事
文章說,從普遍規律來看,軍事戰略調整一般在四種情況下發生:一是內部出現重大政治變局。政治決定軍事、政略決定戰略。一旦發生政權更替、內外政策巨變等,軍事戰略往往會隨之調整。近代日本實行“明治維新”,國家由保守轉向變革,軍事上則由防禦走向進攻。中國國共內戰的結果,直接影響著外部世界的 對華政策,使整個中國的軍事戰略發生根本性改變。在政黨政治社會,政治主張不同的政黨上台,同樣會對包括軍事戰略在內的內外政策進行調整,有的調整是帶有 根本性的。典型案例之一就是台灣島內,民進黨上台後,為配合其“台獨”分裂政策,把國民黨時代的“防衛固守、有效嚇阻”軍事戰略,調整為“有效嚇阻、防衛固守”,進而冒進到強調戰略性“先制”、“反制”,企圖“拒敵於國門之外”。
二是外部環境發生大的變化。主要包括時代主題、現實和潛在威脅等的改變。環境決定選擇,選擇必須考慮所處的環境條件。時代的總特徵對軍事戰略具有深遠和方向性影響,面臨威脅的變化則直接決定軍事戰略的目標指向。在戰爭與革命時代,絕大多數國 家難以置身內外戰爭與衝突其外,侵略反侵略、暴力反暴力、革命反革命是軍事戰略的主旋律。在和平與發展時代,遏制戰爭需求上升,在軍事戰略中取得了與打贏戰爭平起平坐甚至更為重要的地位。而打贏與遏制戰爭的目標指向,則直接取決於面臨威脅的變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