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香港1月5日電/聯合早報4日發表社論說,美國民主共和兩黨在大限的最後一刻,終於不情不願地通過了財政預算,暫時避免了國家掉入財政懸崖,再度引發全球經濟危機的風險。股市應聲而漲,市場連日來緊綳的神經也得以舒緩。預算案是在輿論巨大壓力下的權宜妥協,兩黨各讓半步,民主黨保住了社保、醫保等福利支出不受删減,共和黨則爭取到一部分的減稅措施常態化。但是,問題絲毫沒有解決。維持現有支出僅為期兩個月,兩黨還是必須在3月27日聯邦政府支付觸底前,完成新的解決方案,屆時恰好又逢美國政府舉債頂限到期,可謂雪上加霜。
社論說,股市的回彈只是敏感的市場的既定反應,各界其實都明白美國仍然在懸崖邊徘徊。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雖然對美國國會通過預算表示歡迎,卻同時正確地指出,美國需要在中期內認真提高稅收並大幅削減開支,以便在根源上應對債台高築的長期問題。國際評級機構穆迪與惠譽也對預算案態度消極,把美國主權評級展望列為負面,意味著金融業對於美國的長期借貸能力打上了問號。
由於預算案只是拖延而沒有解決問題,股市的反彈也可能僅曇花一現。其實,全球股市在接近去年12月財政懸崖期限時,因對國會兩黨遲遲無法達成方案而焦慮異常,不時出現不理性的波動。世界經濟已經因為歐債危機而陷入低迷,作為全球第一大經濟體,美國非但沒有發揮正面積極的作用,反而因為兩黨意識形態上的惡鬥,讓僵持不下的內部政治博弈,為世界各國經濟平添更多不必要的負面變數。這顯然不是負責任的行為。
社論說,在沒有肩負起世界領袖應有的道德承擔之餘,財政懸崖這個人為的危機,也反映了美國內部的道德危機。首先,財政懸崖的存在,是兩黨為了逼迫各自黨內的極端派做出妥協所設定的計時炸彈,硬性規定在去年12月31日之前,若無法達成財政協商,聯邦政府將自動大幅削減開支並增加稅賦。一旦發生,勢必讓美國經濟陷入新一波的衰退且波及全球。這種類同綁架的政治設計,反映了美國協商式民主精神的衰微。
其次,財政懸崖的出現,說明了美國政治人物集體的失職。無論黨派,沒有任何人願意鼓起政治勇氣,向美國民眾解釋真相。民主黨一味討好中下層支持者,不斷提出各種包裝為維護社會公平的福利措施,可是卻不去全面檢討如何開源,只是簡單地要求富人加稅。共和黨則全力保護富有階級的利益,誓死反對加稅;它一方面要求削減主要針對福利的開支,可是對龐大的軍費開支(美國軍事開支不但排名第一,更超過排行榜前10個國家的總和),卻主張增加撥款。
最後,美國長期寅吃卯糧的結果,已經形成了某種生活方式,全國深陷其中而難以自拔。美國總國債至去年底累計高達16萬億美元,相當於其國內生產總值。其中三分之一的債權人又是外國政府,中國與日本尤其是大債主。美國政治人物之所以不去解決問題,主要也是因為選民不斷要求增加福利,削減稅賦。政府唯有不斷通過借貸來編列預算赤字,而且持續提高債務上限,以至於連下一代子孫也背負了沉重的債務。
社論說,因此,財政懸崖僅是病症,病根在於美國社會的道德危機。為了繼續維持無痛楚的負債生活,美國政府更不負責任、接二連三地狂印鈔票(所謂的“量化寬鬆”),不但導致全球通貨膨脹壓力持續增大,更加重了世界各國貧富差距的社會問題。美國國會能否在3月期限前達致解決方案,仍然有很大的未知數;更關鍵的是,美國社會有必要在治標之餘,深切反省治本之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