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2年10月,美國封殺華為、中興兩大中國通信企業之事引起高度關注。 |
中評社香港1月8日電/美國《華爾街日報》1月7日載文《控制中國投資的努力》,摘要如下:
伴隨中國公司在海外的許多投資出現的政治上的喧囂很容易理解。如何對待這些投資則要複雜得多。
與私營企業不同,中國的國有企業要服務於兩個主人——中國共產黨和私人股東。共產黨手中握有王牌,因為是它而不是董事會任命企業的總裁。西方決策者懷疑這種投資可能是“潛在的特洛伊木馬”,就像美中經濟與安全評估委員會去年秋天所說的那樣。
據這個美國國會下屬的委員會說,2007年至2011年第三季度,國有企業投資占中國在美國投資的90%,這些投資涉及工業機械、航空、汽車和物流等諸多行業。2012年中國一些國有企業簽訂的協議尤其引起爭議。一家與北京市政府有關係的中國公司竟標購買美國航空企業霍克-比奇飛機公司的大部分股份的願望就落空了,因為美國政府出於國家安全的考慮予以反對。
加拿大批准了國有的中國海洋石油總公司購買尼克森能源公司的請求,但是警告說未來只有在“例外的”情況下才會批准中國國有企業購買加拿大的油砂資源。
即便只是分辨哪些中國企業可以算作國有企業也是不容易的。美國政府官員懷疑,中國軍方對一些大型私營企業有著巨大的影響力。
禁止來自這些公司的投資將帶來經濟上的損失,這等於為一些搖搖欲墜的經濟體切斷了豐厚的資金來源。美國正在努力利用圍繞《跨太平洋戰略經濟夥伴協定》(TPP)進行的談判來制定規範國有企業行為的規章制度。
中國並沒有參加這次談判,但是美國希望,無論這項協定最終對國有企業施加何種限制,北京都將最終同意這種限制,這樣北京就可以成為TPP中的一員,從關稅減免和各方達成的其他協議中獲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