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台北1月10日電/中央日報網路報今天社評指出,台灣真的生病了,而且病情不輕。這個病,看不見,摸不著,病兆卻顯現在社會每一個層面上。這個病,我們給它一個名稱,就是“過度負向思考癥候群”。負向思考是必要的,所謂居安思危,防範未然,都是負向思考,可以避免過因度樂觀而忽略了導致失敗的因素。“過度負向思考癥候群”則是負向思考成為主導思考,使防弊變成核心價值,說白一點,就是寧可一事無成,也不要一事有錯。過度負向思考的個人,必然一事無成;過度負向思考的社會,也無法在國際社會中競爭。
社評認為,過度負向思考,常常讓人忘了一件事的核心價值。以最近爆發的所謂教授貪瀆案為例,“國科會主委”、“教育部長”、“中研院”院長三人一致發聲,除了對真正把公款納為己有的貪污者外,對於所謂核銷制度的受害者,都希望檢調方面能夠分別輕重,勿以貪污罪論處。三位首長的發言與“法務部”的看法,都有一番道理,我們暫不去評論其是非,但這兩種論調,剛好反映了我們社會的“過度負向思考癥候群”。
從正向思考出發,“國科會”或其它政府機關以經費補助教授做研究,重點應該是該項研究議題是否為“國家”社會發展所需,該項研究經費編列、研究方法是否合理等等,同時最後要審查其研究是否扎實,品質是否夠格。以上這些才是政府補助教授研究的核心價值。我們不能說這些正向思考不存在,但顯然負向思考已喧賓奪主。換言之,政府假設每一個人都禁不起誘惑,都會貪,於是設計了關卡層層而且繁瑣的核銷規定。
這些繁瑣的規定,除了主計部門清楚之外,一般公務人員及教授恐怕都不十分清楚。由於不清楚規定,必然會造成三個結果。第一個結果是動輒觸法,就像這次可能被起訴的許多教授一樣。第二個結果是執行無效率。這些繁瑣的規定,事實上佔用了教授與研究助理大量的時間,也佔去了公務機關內許多承辦人員的大量時間,造成人力的浪費與無效。有時候,教授和公務員為了貪圖方便,拿A發票來報B帳,但他們並沒有把經費放入自己口袋裡。且不說這幾位教授,前幾年為了馬英九的特別費案而入獄的余文,就是一個明顯的例子。第三個結果就是打擊士氣,讓公務人員形成一種與其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心態。
還有,最近在野黨刪除公營事業及財團法人績效獎金的主張,也是負向思考的一種,完全缺乏激勵士氣的觀念與做法。在延攬人才方面,台灣完全比不上鄰近的國家有彈性,甚至連大陸都比不上,因為台灣也是以負面思考,設下種種限制。在兩岸關係方面,台灣文化上的軟實力本來是台灣最具優勢的部分,可是在野黨還是從負面思考出發,擔心大陸的文化統戰。
台灣需要正向思考的能力,社會各界應彼此互相激勵,而不是互相拉扯,更重要的是,任何制度設計,也應從正向思考出發,否則台灣將深陷泥淖,難以前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