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1月14日電/據人民日報報道,強調改革“只有進行時”,就是要以只爭朝夕的精神,破解當下現實難題,為中國將來發展蓄勢;強調改革“沒有完成時”,就是要看到改革的長期性、艱巨性、複雜性,既不盲目追求“畢其功於一役”,又能夠“小步走、快步走、不停步”,最後積小勝為大勝,積跬步致千里。
歷史是過去的現實,現實是未來的歷史。回顧近代以來中國奮鬥基本經驗,瞻望改革開放30多年來路去向,可以用9個字概括:“窮則變,變則通,通則久”。
“改革開放只有進行時沒有完成時”。習近平的判斷,正是對這一規律的有力闡述。今天,凝聚“改革共識”,紓解“改革焦慮”,無論樂觀還是憂慮、自足還是不滿,各種複雜情緒的背後,都未偏離對改革的關注。而透過不同關注,也可以大致看到,人們對於未來改革的期待是什麼,推進改革的“最大公約數”在哪裡。
經濟發展模式的轉變,政府市場界限的釐定,社會公平正義的呼聲,今天改革所面對的,既有“摸著石頭過河”時的老問題,也有“發展起來以後”的新問題。與此同時,經濟社會雙重轉型的壓力,思想觀念多元多樣的碰撞,利益格局板結固化的隱憂……面對種種躲不開、繞不過的新命題,更需要時不我待的緊迫感、繼往開來的使命感。這正是黨中央強調“改革在路上”、號召“改革再出發”的歷史場景所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