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中央日報:在野黨與準執政黨的差別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3-01-15 10:34:14  


  中評社台北1月15日電/民進黨1月13日的“火大”遊行落幕了,遊行人數從警方估算的9萬3千人,到民進黨遊行當天宣稱的15萬人,到隔天見報宣稱的20萬人。人數越宣稱越多,無異是希望藉此來凸顯此次遊行訴求的正當性。然而若從民進黨本身表示從中南部動員700多輛遊覽車估算,人數大約3.5萬人,加上北部動員人數及自發性團體的人數,遊行總人數應以警方估算大約10萬人較準。 

  另一方面,民進黨副秘書長李俊毅在遊行出發前表示,根據估算各地動員參與的民眾應該是3萬多到5萬人,但是自動參加的民眾人數則無法估計,不過以過去的經驗來看,動員的方式已經到了極限。既然已經到了極限,大約10萬人左右的遊行總人數應是較貼近真實的情況,宣稱15萬甚至到20萬人參加遊行,恐是為了增加遊行合理性的膨風說法。 

  中央日報網路報社評說,斤斤計較於人數,不在於忽視遊行人數所展現的民意,畢竟10萬人也不可小覷,而在於凸顯作為純粹的在野黨與準執政黨的差別。純粹的在野黨會刻意膨風,因為距離執政還遠,也不知道何時有機會執政,所以在各方面可以語不驚人死不休。反觀準執政黨則不是如此,因為極有機會在下一次選舉中取得政權,所以各項主張與政策的提出,必須考量執政前後能否經得起被檢驗的問題。 

  從遊行人數不斷宣稱上升,就可看出民進黨尚未準備好要執政,否則又怎會如此膨風?畢竟選民最後要看的實實在在的牛肉,而不是看那個黨的牛皮吹得比較大。也正因為遊行人數被大量灌水,以致於使主其事者的民進黨主席蘇貞昌,認為民氣可用,遂將遊行的訴求從“要生活、要民主、要改革”,搖身一變為“換“內閣”、換“立委”、換“總統”。 

  儘管“要生活、要民主、要改革”還有許多值得商榷的餘地,但是畢竟仍然屬於政策議題,不過“換“內閣”、換“立委”、換“總統”則純粹屬於政治議題。此種議題的轉換,同樣區別了在野黨與準執政黨的差別。在野黨只想把政治弄亂,然後可以趁機混水摸魚,維護一黨之私;準執政黨明白所有的政策都必須概括承受,所以不致於太天馬行空,因為弄亂了,最後收拾殘局的還是自己。 

  蘇貞昌仗著膨風的遊行人數,提出“換“內閣”、換“立委”、換“總統”的“三換”主張,任何一種換的主張,都會讓台灣社會付出沉痛代價,民進黨執政8年換了6位“行政院長”,執政成績如何大家心知肚明。台灣的近鄰日本最近20年首相頻頻更換,換來的是失落20年,台灣真的要走過去曾經走過不怎樣的老路嗎?尤其是一般預估今年景氣會比去年好,政策延續更有必要性,換人豈不前功盡棄。 

  面對台灣各種年金及財政問題,改革當然是必要的,只是改革需要全盤規劃,而不是即興式的刪減支出,更不能暴衝。日前關於公營事業績效獎金發放,原先朝野協商要求2012年起有盈餘才能發放績效獎金,上限不得超過1.2個月,後因衍生許多問題,經朝野再度協商,才同意由“行政院”在3個月內訂定核發標準,送“立法院”備查。 

  由此可見,即興式或暴衝式的改革,是沒有辦法達到真正改革的目的,所產生的問題恐怕會比解決的問題還多。不能因為年金及財政問題,就到處亂砍,到處亂換,請用準執政黨的眼光來督促改革,否則弄亂了,最終的爛攤子必須由自己收拾。當然,若想要作為萬年的在野黨,則又另當別論了。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