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自來水質量再惹爭議 水業市場化改革迫在眉睫 |
1908年,清朝末期,在慈禧太后的大力支持下,中國自來水事業發端。
擰開龍頭,清水如注,咕咚咚下肚,自來水被視為方便、潔淨的偉大發明。
百年後,4000餘家自來水廠,每天供應6000萬噸自來水,覆蓋全國4億多縣級以上城市居民,水質安全,重若泰山,關係國計民生。
然而如今,自來水卻面臨前所未有的質疑和猜測:一邊是各地政府“各項指標均符合飲用水標準”的聲明,一邊是專家20年不喝自來水的現身說法。
老百姓想知道:中國的自來水真的安全嗎?要用多久,我們才能喝上真正符合飲用標準的水?
《中國經濟周刊》記者採訪各方專家後了解到,從水源地到水龍頭,我國自來水流經的各個環節都存在不可忽視的問題。
1月6日,國務院辦公廳印發《實行最嚴格水資源管理制度考核辦法》,明確國務院將對各省、自治區、直轄市落實最嚴格水資源管理制度情況進行考核。
水資源的節約、管理和保護,以及相關制度的建設,將作為十八大後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內容。
衛生部、住建部二龍治水的管理現狀之下,專家所呼籲的水業市場化改革能否實現?水改的“深圳模式”是否可以在全國推廣?
哪些環節影響自來水品質
趙飛虹,58歲,北京保護健康協會健康飲用水專業委員會會長、北京愛迪曼生物技術研究所所長。
她的丈夫,李復興,73歲,曾在國家發改委公眾營養與發展中心飲用水產業委員會任職。
今年1月初,二人平靜的生活被打亂了。在接受媒體採訪時,這個“北京市最會喝水的家庭”透露:他們20年不喝自來水、只喝礦泉水。
在公眾的激烈反應下,北京自來水集團出面表態,北京自來水符合國家106項水質標準,請市民放心飲用,並稱北京水質全國最好。
趙飛虹隨後公開表示,不喝自來水不是因為自來水不安全,而是覺得喝礦泉水更健康。
北京如此。全國各地的水質安全情況如何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