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僅如此,所有者缺位也是難以撼動央企現有不合理制度的原因之一。蘇中興告訴記者,央企的性質為全民所有,國資委只是代理機構,同樣存在“委托代理”的問題,“國資委考核央企,國資委的上級考核國資委,而央企真正的所有者全體公民卻很難行使自己的權利”。
增強透明度是監管央企可行的措施
在某上市IT公司工作的張文傑說,即便央企在薪酬改革的問題上遇到重重現實阻力,但保持央企管理者、職工的收入透明度是自己的期待,現在某些央企的經營狀況總讓他覺得“諱莫如深”。
王繼承強調,增強透明度是國資委對所監管央企最可行的措施,“屬於部分股民所有的上市公司都會要求定期公布經營季報、年報和及時披露相關信息,作為全民所有的央企更有義務作到更高的透明度,包括經營狀況、薪酬水平、任免過程等”。他希望這不取決於某家央企領導者的認識水平,國資委作為監管機構應當建立完善這個機制要求並提供統一的信息發布平台。
王繼承認為通過董事會制度實現分級管理比較合理,“國資委也在持續完善對所監管企業的公司治理方式,通過在國有獨資企業建立董事會試點工作,可將重大指導意見如薪酬政策通過董事代表在董事會形成相應企業規章的市場化公司治理方式實現監管意圖”。
在瑞典,國有企業的股東(一般是工業部)希望每個企業不僅僅是根據標準的財務會計指標賺取利潤,而且都被期望通過賺取多於其債務和股權資本之總成本的收入來提供“經濟增加值”。國家股東鼓勵國有企業的董事會引入諸如經濟增加值等以價值為基礎的制度,宣傳高效率資本結構的重要性和效應,並把員工和管理層的報酬與經濟增加值的效果掛鈎。
記者在調查國外國有企業管理情況時發現,在經營良好的國有企業體制框架中,一般都明確區分政府監管經濟活動和控制國有資本配置的權利與責任,以及國有企業董事和管理層對企業本身的權利與責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