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2月1日電/隨著奧巴馬前不久在美國華盛頓國會山宣誓就職,其第二任總統任期已然展開。從就職演講可看出,第二任期內奧巴馬施政重心為主打“經濟牌”。分析人士指出,首任內奧巴馬的“經濟牌”有得有失,那麼第二任期振興經濟的重任能否有新期望?
首任承諾“打折扣”
新華社報道,在第一任期內,奧巴馬對內大力推行各項“新政”。這些舉措在美國經濟復甦、重塑美國競爭力等方面發揮了作用。不過,由於兩黨政治鬥爭,奧巴馬的很多承諾雖得以兌現但卻打了不少折扣。
首先是經濟振興。2009年甫一就任,奧巴馬對促進經濟提出了長短期結合的救市措施。奧巴馬推出的經濟復甦計劃主要包括《金融穩定計劃》、《美國復甦與再投資法案》以及《屋主可負擔能力和穩定計劃》。在一系列救市和刺激經濟的政策幫助下,美國經濟於2009年年中走出衰退。
其次是減赤。由於受大規模財政刺激政策、福利支出增加等因素影響,美國聯邦政府債務高攀,財政赤字居高不下。在奧巴馬首屆任期內聯邦年度財政赤字均超過萬億美元,2012財年美國聯邦財政赤字為1.089萬億美元。居高不下的赤字令美國政府的財政可持續性面臨挑戰,奧巴馬第一任期內先後經歷了債務上限、標普調降美國AAA主權信用評級以及“財政懸崖”隱憂。
為削減赤字,奧巴馬在2010年設立跨黨派的美國全國財政責任和改革委員會。該委員會提出開源節流的建議,力爭在未來十年內削減4萬億美元財政赤字,最後由於兩黨分歧過大,建議未能達成內部共識而無法提交國會。
第三是出口。2010年,奧巴馬在其首份國情咨文中宣佈“國家出口倡議”,提出五年內出口翻一番並在國內創造200萬個就業崗位的目標。但實施效果並不理想。其中,美國出口增加主要集中在農業等領域,對促進就業作用並不大。
第四是醫改。奧巴馬出任美國總統後,醫療改革成施政重點。2009年,奧巴馬舉行醫療改革會議,承諾啟動全面改革醫保體系計劃,2010年3月簽署生效的《患者保護和平價醫療法案》是奧巴馬首個任期內最重要的政績之一。
然而,醫改法案通過後,紛爭從未中斷。2011年8月,聯邦第十一巡迴上訴法院裁定醫改法案強制醫保條款違憲,迫使案件提交最高法院裁決。2012年6月28日,最高法院裁定醫改法案的核心條款不違憲。這標誌著奧巴馬的一大勝利,但仍未得到保守派支持。此外,在金融改革、能源政策等方面,奧巴馬的承諾並未完全如他所願地執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