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1月,周小川在北京大學一次演講中,拋出了“池子關熱錢”的提法。他說:“短期投機資金進來了,我希望把它放在一個池子裡,而不是放到整個中國的經濟中去。等它需撤退時,將其從池子裡放出,讓它走。這樣能在宏觀上減少資本流動對中國經濟造成的衝擊。”
說起來,“池子說”的面世頗為掙扎:當時會議主辦方北京大學嚴禁記者報道,但周小川演講結束後,在場幾位記者商議認為這一提法意義重大,在北大教室過道上一起“拍板”決定令其見諸報端。
直到2011年,大家終於明白周行長心中的池子就是存款準備金。
早在2004年,周小川便提出“金融生態”的概念,其核心是拋出疑問——到底是誰在累積中國的系統性金融風險。今天人們終於可以領會他八年前提出這一概念時,其內心所蘊含的深深的憂慮。
2010年以來,周小川在多個場合不斷釋放信息,要為地方公共投資的融資機制“開前門而關後門”。其實是希望為地方政府的債務風險找一個對衝安排,不能全壓在國有銀行的身上,否則,在軟預算約束的框架下,最終可能全部由中央銀行“埋單”。
“對他的話,聽者當時往往很難領會其意思,但一段時間後,可能會恍然大悟其深意。”央行有關人士如是說。
“最難追”的行長
周小川大概是中國內地部長中被媒體圍追堵截最多的一位,無論何時何地現身都尾隨著龐大的記者隊伍。由於長年周旋於記者包圍圈,再加上自身身高腿長,慣於打網球和羽毛球,周小川的身手十分敏捷,跑動迅速,被記者們公認為“最難追的部長”。
2009年兩會上,周小川的滿頭銀發成為媒體們關注的焦點。一名台灣女記者很關切地問,是否因為應對金融危機工作太辛苦,以致頭髮都灰白了。周小川回答說,在應對金融危機過程中,每天得到的信息較此前增加幾倍,而且很難用過去經驗、分析框架來對待今次問題,挑戰很大,“因此,可以說央行的工作還是蠻操勞的”。
香港《文匯報》刊出了題為“行長解困忙操勞添白發”的文章。香港《經濟日報》的標題是“行長黑發變白成壓力指標”。在“政策制定者缺乏前瞻性,對次貸危機認識不足”的質疑聲中,周小川確實飽受壓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