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快評:分治趨向分離 危機還是存在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3-02-17 00:01:13  


  中評社快評/兩岸統合學會秘書長謝大寧教授在《中國評論》月刊發表專文指出,對兩岸狀態之描述第一個有意義的改變,其實是台灣提出來的,九十年代出現的國統綱領,很技巧地把“分裂”改換成了“分治”,也就是以分治來描繪兩岸關係。“國統綱領”的基本講法,乃是馬英九先生經常掛在嘴邊的,“兩岸彼此互不承認‘主權’,但也互不否認治權”,這也就是說兩岸從實質分裂,但法律上彼此的完全否認對方,進展到了另一個層次,亦即彼此的關係不再是分裂的關係,而是在國際法層次上,彼此仍然互不承認對方,但在兩岸的層次,則彼此尊重對方對內的完整管轄權。 

  謝大寧認為,這樣的描述方式,其實在兩岸之間的理解,還是有一些根本的差別,台灣對“國統綱領”的發明,除了民進黨而外,其實是還挺得意的。因此台灣很快就把這樣的“分治”概念,轉換進了台灣的政治與法律體制之中,在政治上也就是成了大家所熟知的“一中各表”,而在法律體系上,就落實成為兩岸人民關係條例。換言之,“分治”對台灣不只是一個對兩岸狀態的描述,而是傾向將之落實於政治法律之中,並將分治逐漸“固定化”;而這種固定化,經過這麼些年的運作,除了它已經真正落實為一個穩固的法律架構外,同時也透過教育的過程落實為國民意識。這也就是為什麼這麼些年來,台灣的認同問題惡化到如此地步的緣故.當然更重要的,台灣的政治運作,也越來越清楚地想將“分治”落實為兩岸的政治定位之基本結構。如果我們今天忽略民進黨內少數所謂“鐵桿台獨”的話,其實國民兩黨都已經或明或暗地希望兩岸能依照“分治”的邏輯來定位彼此,這樣顯著的事實,相信所有專家都應該會同意才是。

  對於謝大寧的分析結論,我們很認同,現在在台灣,民進黨秉持的是分裂理論,國民黨的當然就是分治理論。

  分治理論對兩岸關係有正面與負面的作用,表面上是正面的,畢竟解決了一些實際問題。但是從深層次來看,這是頗具負面的,長此發展的話,就會趨同於分裂,更形象地說是分離,與統一漸行漸遠,會給兩岸關係造成不可挽回的損害。

  在這一個方面,謝大寧的深刻分析很有價值。

  肯定的是,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理論需要創新。現在大陸態度很積極,不斷放寬思考的範疇,包容性越來越強。但是台灣方面卻依然定位在分治理論的基礎上,行動是推動兩岸交流的,但是政策核心依然向分離主義邁進。這樣的自我分裂的嚴重程度在加劇,沒有看到轉向的跡象。

  如果國民黨馬政府分治轉向分離的思想不扭轉,兩岸關係的實質得不到改善,危機還是存在。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