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2月22日電/新華社文章稱,“80後”範鑫在中國西北的新疆喀什市經營著一家超市,她說,準備再開辦一家專業洗車房,因為周邊居民家庭小轎車越來越多,洗車服務有市場。
兩年多前,範鑫還在中國東部沿海地區闖蕩。之所以回到喀什,她說,是看到了當地城鎮化、工業化發展帶來的機會,“柏油馬路變寬了,高樓建起來了,城鎮居民不斷增加,醫院、學校全是新的,覺得很有發展商機。”
事實上,不僅是範鑫,也不僅在新疆,目前在中國,城鎮化帶來的機遇正受到更廣泛重視。預計這將會成為3月份召開的全國“兩會”上的一個受到高度關注的議題。
去年11月中共新一屆領導層產生以來,“積極穩妥推進城鎮化”屢次被決策高層在研究部署經濟工作時提出。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指出,城鎮化是中國擴大內需的最大潛力所在。
在今年各地的“兩會”上,“推進城鎮化建設”被寫進多個省區市的政府工作報告。
金融危機後,中國經濟下行壓力加大,外部市場空間受到壓縮,部分投資效益不高,內需增長較慢,產能過剩嚴重,因此,亟需尋找新的增長動力。
經濟學家認為,中國農村人口向城鎮轉移,在釋放農村剩餘勞動力的同時,也將大量激發消費、投資需求。在中央及地方政府的大力推動下,城鎮化將成為拉動中國經濟持續發展的一張“王牌”。
官方宣佈中國當前城鎮化率約為51%。但一些專家估計,如果不算“漂”在城鎮的2億農民工,城鎮化率實際可能不到40%,明顯低於發達國家超過70%的城鎮化率。
據中國改革發展研究院測算,中國每年新增城鎮人口1000萬人,可拉動城市基礎設施投資1萬億元。還有測算認為,農民變市民,中國因此每年新增消費規模將達數萬億元。
美國《外交》雜誌2013年1-2月號刊登的一篇題為《中國共產黨的生命力》的文章指出,在未來二三十年中,由於城鎮化和創業型經濟的助力,中國經濟良好的增長態勢將至少再保持一代人。
|